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2期/学术新论/正文

发布时间

2007/6/7

作者

□文/王圣迪

浏览次数

1378 次

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通过世界性的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以及各国有意识的行动,尽量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寻求各国会计准则的共性,旨在提高会计信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全球化以及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理论上,会计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也是不应该有国家界限的,而应是世界商业的共同语言。所以,国际会计协调是一种历史趋势。
  我国在推动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与国际水准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发展,并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就不能满足企业筹资和融资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投资者蜂拥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希望瓜分我国市场,这对我国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很大。
  (二)会计准则与制度关系混乱。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我国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却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再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制定的,不可避免地会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分歧和差异。加入WTO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这种分歧和差异的存在将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易结算。
  (三)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位。建国以来,会计工作在一段时期一度受到轻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和改革了会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对激发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由于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筹资成本过高、交易非常不活跃、股价偏低、再筹资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摆在我国会计人员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完善法规体系。会计准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它与相关的法律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善与发展会计准则,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协调的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理清各种法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为会计法规体系的母法,起着统驭作用。会计准则对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相关的内容进行规范,其他经济法规为会计准则作依托,对会计行为以外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因为财务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由企业自行操作,其涉及的国家有关要求可在《公司法》、《税法》等得到体现。
  (二)培养会计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当前一项紧迫工作。一方面由正规院校培养会计人员,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会计知识的结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发会计教学软件,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搞一些调查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我国开展会计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较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适应发展的要求,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三)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督。制定会计准则的关键是要贯彻执行,会计准则如果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更不用说实现国际化协调。因此,会计准则的执行问题是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保持会计师的职业独立、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倡导现代投资理念等综合配套措施同步进行,所以我们在继续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管质量,确保会计准则制定发布后得到有效的实施。
  (四)加快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化。鉴于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在体制和发展水平方面还有不小的差异。同时,在我国众多企业中,各自对会计准则的需求程度差异很大,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从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变。同时,也不妨对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作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规定。对于非上市公司或中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需要通过会计制度来规范,或者允许他们执行有别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或者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特殊会计准则。事实上,后者也是符合国际化趋势的。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跨越很多障碍,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有实现会计国际化的信心,又要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我国应该把握好目前的机遇,加快会计制度的改革,展开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同时对现存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进行辨证思考,使正在建立中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真正能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我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5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