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一个以健康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体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倡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索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内涵、实质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实质
绿色消费是指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型消费模式。绿色消费从内容上来看,包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以及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涵盖的范围扩展到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绿色消费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资源占有和使用方面的平等。而绿色消费承认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求人们在进行生活消费时,以维持整个人类的长远生存利益和根本利益为道德准则,保障后代享用使其持续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二,绿色消费的本质是要理顺消费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无污染、无公害、质量好、有利于消费健美化的产品,而且要把人类消费活动当作整体自然循环运动的有机环节,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有害排放和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充分消化社会生产的有效成果,实现人类的自我完善,自我成就和自我发展。第三,实现绿色消费的途径是选择绿色产品以及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的绿色化。绿色消费的前提是制造业提供绿色产品,要求制造业选择绿色生产模式;消费者的绿色选择则是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向导。第四,绿色消费行为必需满足5R原则,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绿色消费的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尊重人类消费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生存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长远生存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合理、适度和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求消费品生产所需资源是可再生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消费品应能够循环利用,努力做到在消费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坚持消费“代际公正”与“代内公正”的行为准则,实现人与生态和谐、与环境友好。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通过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它改变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物质线形(单向)流动方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第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经济原理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品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第四,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旨在从输入端进行控制,是为了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的使用;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的形式多次使用,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资源化能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和生产新产品时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三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对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三、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发展绿色消费,通过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和引导,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意识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传播绿色消费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提倡资源节约型消费方式,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新的消费观,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和政府的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经过绿色认证的产品),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同时,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养成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消费习惯,建立循环消费观念,实现可持续消费,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发展绿色消费,通过推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引导公众购买绿色产品,使消费成为拉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绿色产品认证是指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符合特定的绿色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目前,我国经认证的绿色产品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依据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的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许可使用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一切农副产品。
环境标志产品是依据有关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准或技术要求,经专门的环境标志认证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环境标志标识的产品。环境标志,也称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是一种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主要包括五类:节能、节水、低耗型产品;可回收、可复用、可再生产品;清洁工艺产品;低污染、低毒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等。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由于必须经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被认证的产品具有显著的标识,可以通过认证标志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健康,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引导消费者购买并使用这些产品。同时,由于标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可为消费者快速识别、选择有利于健康、环保的产品提供了方便。
绿色产品是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的前提,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推动绿色消费,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使消费成为拉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
(三)发展绿色消费,通过发挥绿色需求的导向作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有了运行的载体。绿色需求是刺激、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向导。因为绿色需求会引起生产企业管理者观念的更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必须研究和开发适应人们绿色消费需求的各种绿色产品;为了创造适销的一流绿色产品,必需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行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树立环保新形象。于是,绿色产业迅速涌现。
发展绿色产业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在循环经济的运作过程中,无论从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的开发,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无一不是以绿色产业为基础。新兴的绿色产业要求企业在原材料获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包装及废弃的全过程中尽量做到“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新的绿色产业的涌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绿色消费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绿色产业的扩大,而绿色产业的扩大,必然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