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7/6/7

作者

□文/郑 杰

浏览次数

1159 次

会计诚信危机形成原因与对策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诚信已开始疏远我们,特别是会计诚信已成为当今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各种制度缺失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如何解决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整个会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会计诚信危机形成原因
  (一)制度上的漏洞
  1、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与产权关系相关的制度安排,是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在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为企业做出贡献,而非一味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约束机制,制衡经营者,使违规的预期成本高于预期收益。然而,现实中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和生存空间。在对安然事件的反思中,不难看到当使用股票期权和其他期权性工具激励管理当局,以便使管理当局和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时,管理当局为赢得管理背后的激励因素,大胆采用了越轨的行为,这正是在相应的约束机制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出现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因此,企业内部应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2、社会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与整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密不可分。如果整个社会制度安排排斥整个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将诱发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的缺失。如我国目前证劵市场监管力量薄弱、上市公司造假成本小、执法乏力、民事赔偿制度欠缺等,都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产权不明引发的责任问题
  1、诚信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赋予产权全新的内涵,即产权是人们使用资源的一组权力。一些关于产权界定的共同点都是把产权视为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强调产权是行为性权力,或者说是一个“权力束”,都把某一物品所附着的权力数量及其强度视为该物品经济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可见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不仅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而且还包括构成人们行为约束的各种社会规范。
  2、会计诚信也归属于产权范畴。会计信息是对产权主体经济活动的反映方式,其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即会计活动的成果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会计信息的商品化意味着会计信息也是具有“稀缺性”的经济资源。然而,我国现行的企业制度改革,始终不能彻底解决企业产权不清的问题。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财产没有足够的处分权,在经济活动中就必然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于是,制度制定者、监管者和社会公众间就会存在消极情绪和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将会出现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的现象。
  (三)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不同为会计失信提供可能。首先,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在会计信息获取的时间、内容等方面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并且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一般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的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可能出现违反诚信原则现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就会形成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提供虚假信息的会计主体可能会获得好处;而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主体,就可能什么益处都没有。因此,信息的不对称,结果是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信息。同样,会计个体之间也是如此,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意图做假账,与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相比较,前者可能获得好处,而后者有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于是大家为了得到好处而共同做假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激烈的竞争使注册会计师弱化、甚至放弃了谨慎性。由于现实中会计师市场供求状况是僧多粥少,事务所为了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争取或稳定已有客户,在竞争中必然相互压价,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事务所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必然降低,这样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弱化甚至放弃谨慎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作程序。
  (五)会计造假的收益高。会计造假收益主要包括: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金;获得配股资格,以便继续从投资者手中圈钱;避免被证监会处理或摘牌,以便继续保留上市公司的资格;偷税漏税;夸大、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保住或提高自己的职位;贪污腐败等。据统计,2003年外企在我国平均亏损达55%,而2004年1~5月份外企亏损面同比增长14%。有迹象表明:亏损企业三分之二属于非经营性的原因,意在避税。据保守估计,我国一年流失的外资企业税收达300亿元。2004年9月16日国家审计署对外公布消息称,通过国有企业审计发现,我国税收的大量流失,主要是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中,对于导致税收流失提到了4个关键原因,即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申报不实、地方政府干预、征管不力。这些年相继出现的“银广夏”、“啤酒花”、“德隆事件”等,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等会计丑闻,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使股民遭到严重损失。
  二、完善会计诚信危机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由于两权分离,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作为内部人的经理人员处于信息强势的地位,其他各方相对来说属于信息弱势群体,为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
   2、加强预算管理。在日趋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目标在各层级之间分解,相应地,公司控制权在各层级之间不断弱化。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决策权与控制权的弱化会导致经理人员行为的利己倾向。强化预算管理可以防止控制权弱化现象,同时保证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3、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未能有效建立和实行,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考虑内部审计制度的意义,设计其方法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净化会计师执业环境。社会信用的缺失在客观上为注册会计师的造假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净化社会环境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外部条件。强化会计师个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严把会计师选拔关,在会计师资格考试中增加职业道德的考核内容,强调其重要性,强化会计师职业道德后续教育,建立和完善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促使注册会计师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
  (三)强化法律约束
  1、明确会计造假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上必须明确会计造假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明确罚款、赔款和刑事责任的实施细则,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维护会计诚信,必须完善法律体系。
  2、加大处罚力度。会计造假被确认后,要使公司及其相关人员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会计造假所获得的利益,才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不敢以身试法。要维护会计诚信,就要真正解决法律的执行问题,惩罚的力度一定要大,不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法腐败,要对会计造假“毒瘤”下决心予以严惩。
  (四)弥补产权制度缺陷,完善内部和外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使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处于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下,使其造假的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增大,造假成本和为掩盖造假行为所发生的支出都会提高,以至于理性的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放弃造假行为。完善经理人才市场等外部治理结构也可遏制会计造假。理性的股东或董事会只会与诚信的经理人员合作,经理人员进行会计造假时必然会考虑这一因素,也无疑加大了经理人员的心理成本,使得经理人员最终会放弃会计造假。股东、董事会在聘用经理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如实报告会计信息的责任,并与报酬挂钩,使经理人员自愿完善信息披露。
  (五)加强会计诚信环境改善。既然市场制度本身滋生了商业欺诈,就要用非市场手段来营造会计诚信新环境,以新的环境保障会计行为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本身的弊端。当前,用非市场手段恢复会计诚信,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1)贯彻落实以《会计法》为主的财会法规,加强普法教育,使《会计法》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制、法规,使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3)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将经营管理者的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4)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5)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445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