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7/6/7

作者

□文/沈 楠

浏览次数

1270 次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分析
  在市场竞争中,公司的成败兴衰往往相伴发生,社会资源的闲置与不足同时并存,优胜劣汰的机制迫使经营困难的公司将其闲置生产要素转移给那些发展迅速、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公司,而完成这一转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兼并和收购。虽然我国深沪两市近年来发生了大量的并购事件,自1993年“宝延风波”以来,公司并购行为也从数量型发展趋向理性发展,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善,以及国有企业的控股现状,决定了我国上司公司的某些并购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投机性,公司并购的绩效也值得怀疑。并购的实质是对社会上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从市场的角度优化配置资源,从企业的角度谋求多方面的利益,这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
  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概念界定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统称,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公司所有权或产权的有偿转让,在经营理念上都是通过外部扩张型战略谋求自身发展;其目的都是加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扩充经济实力,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资产一体化和经营一体化。因此,通常将公司的收购和兼并作为一种产品经济分析市场的行为,即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来共同研究。
  按照行业的相互关系划分,将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其中,横向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使公司资本向同一生产销售领域集中,以期扩大市场份额,取得规模效益;纵向并购是指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相继的不同生产阶段,在工艺上具有投入产出关系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用较低的组织管理成本替代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是纵向并购的主要动机;混合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是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多与企业的经营多元化战略有关,也是公司退出或进入某一新行业快捷且成本较低的渠道。
  二、上市公司并购相关理论回顾
  (一)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回顾。西方经济学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成本的节约和制度收益的增加两大方面:
  1、规模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从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包括各工厂在内的企业总成本最小。通过横向并购,可以使企业间的资产以及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其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单位经营成本因并购后原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而下降。此外,规模经济还是实行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中“低成本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交易费用节约论。该理论观点来自于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在科斯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先提出来的。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一般将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提高等同于效率的提高或资源的节约,将专业化的原因归为市场范围的扩展。但是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相反的趋向,即企业的出现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貌似矛盾的理论体系,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解释,即企业的出现和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代替较高的市场交易。后来威廉姆森发展了科斯的理论,在市场交易增大导致并购行为发生的假设下,产生较高的市场交易费用和并购的原因为复杂的环境和制度的失灵。所以,企业的边界应该被决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边际费用或等同于其他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这一点上,这一点经常被用来解释纵向并购的动机。
  (二)国内相关研究回顾。国内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大多从1998年开始,因为199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特别活跃的一年。原红旗和吴星宇对1997年上市公司并购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重组的公司当年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比重组前一年有所上升,而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陈信元和张田余考察了45起兼并收购的超常收益,发现兼并公告日及之后的累积超常收益有上升趋势,但与绩效并无显著差异。冯根福和吴林江以1995~1999年间201起并购事件作为分析样本,考察了我国并购绩效,结果表明:虽然在并购当年及并购后第一年公司业绩得到了提升,但在此以后几年内,业绩又普遍下滑;从短期来看,混合并购的绩效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横向并购的绩效较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当年的业绩正相关,但与以后年度的绩效关系不大。
  三、并购带来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并购现状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开展并购时应重视对进入行业的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混合并购并不是很多,通过实证发现混合并购的绩效也不是很理想。可见,我国的上市公司已掉进“多元化陷阱”中。前人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研究,也形成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成果,如要多元化经营则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能否转移到拓展的行业上。一般性的资源(如管理、设备、资金)往往容易转移,但真正能够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来源的独特资源(如秘方、专有技术)等往往较难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而且需要判断该行业是否是有吸引力的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较高)以及企业能否在这一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要重视并购的动机分析。上市公司并购动机,即上市公司实施并购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不仅是上市公司采取并购方式和选择并购对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引导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活动朝着既定方向与预期目标行进的原动力。在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环境下,并购可能有其特殊的动机,比如保护上市资格,维护融资功能;提升行政级别,获取优惠政策等。但实质性的并购重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在于公司的眼前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应该把并购作为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手段,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短期投机活动的工具。并购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存在,但是企业的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则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审视和决策并购行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注重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公司并购不仅仅是一项财务活动,只有并购后能对公司进行有效整合,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项成功的并购。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尽管造成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忽视企业的整合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经营和财务协同效应、高额产权转让收益、增强主营业务业绩、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等,都需要加强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工作。企业并购的整合管理就是指: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在通过收购与兼并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管理,使双方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机地融合;企业的经营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本更加高效地运用;达到企业并购前预期的价值创造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式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购在解决证券市场遗留问题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的成熟市场相比还不够理想,还存在一些制度性,政策性障碍问题,仍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规则和程序,使公司的并购活动在实现国民经济战略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954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