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853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外汇储备是用来稳定国际收支,稳定金融体制的;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将对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体制改革之后的1995年到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从736亿美元迅速扩张到8189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这在我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与日本同期85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相比,高出大约35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
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我们在正面看待外汇储备大量增长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要正视其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一)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正被国外利用。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反映的是国内总需求的不足。国外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这并不利于我国国民生活福利的提高,并且会引起贸易摩擦。大量外汇储备的背后,实际反映的并不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是我国大量的实物资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等国家。
(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一方面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从而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债券。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只要美元贬值,外汇储备就会缩水。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年美元会持续贬值。实际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借钱给美国人花,随着美元的贬值,这种投资不但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反而还要承担贬值的损失。而且,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三)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变化会对国内金融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外汇储备的增多,使人民币的发放增多,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外汇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相应增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四)外汇储备过多,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就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汇率政策调整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美国鼓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在继续,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有国际游资“潜渡”回中国,人民币面临继续升值的多头压力。从2006年7月21日起,多年来“天经地义”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固定比价被颠覆,汇改以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也不断刷新纪录,渐进式升值已成定局。在目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削弱,继而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五)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三、对策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利用和管理。
(一)合理利用现有的外汇储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1、改变我国重外汇储备、轻战略性物资储备的习惯。将海外的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的收购作为重要的资本运用形态,同时放开中国紧缺资源的物资进口配额,降低进口关税税率,鼓励大量进口紧缺资源物资。我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市场对我国资源供应的通畅,而强大的外汇储备无疑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扩大资本设备进口,放宽进口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免税条件,鼓励企业大量进行技术改造。增加进口资本设备等措施可以消化部分外汇储备,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国民福利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3、改变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落后状况。加快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速度,扩大企业境外投资的购汇范围和数量,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让外汇从储备的单一形式分散到企业、公司手中,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进行并购和资本性投资。
(二) 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日元和欧元等三种币值。美元约占外汇储备的70%,而美元资产目前大多是存在国外银行生息和购买美国债券,这是一个资本流向美国的过程。近五年来,美元对日元、英镑、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中出现几次较大幅度的贬值。每一次美元贬值,都给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适当减少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性。另外,在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应采取多样化策略,按照我国进口付汇和偿还外债付汇的币种结构来安排储备货币的构成比例。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货币汇率的变化,根据软硬货币的相对变化及时调整,以便实现国家外汇资产的保值,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为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一个大国在多极化国际经济体系中货币不独立,只能依附于他国货币,就永远摆脱不掉被动局面,充其量只能根据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在目前我国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每一次汇率变动都意味着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一方面政府应将强制结汇制过渡到意愿结汇制,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自由浮动;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允许国内企业持有外汇,支持各类企业在国外投资,鼓励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等非金融机构直接成为外汇交易主体,放松允许保留外汇结算账户企业保留的外汇额度;放宽对企业和居民的用汇限制,从而藏汇于民,达到部分分流外汇储备的作用,缓解央行持有外汇压力,也能分散政府的汇率风险。
(四)利用外汇储备收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将国家财富还富于民。作为一个自身需求巨大的国家,牺牲大多数国民的福利,把通过不等价换来的外汇交给别人使用,长远来看是相当不明智的。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中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越多,就越要受到美国的牵制。因为,一旦美元贬值,最大的受损者是持有美元资产的外国政府及其民众而非美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目前已经逐渐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国内各方面都急需资金。政府应把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扶持大型飞机制造业、电脑、电视、汽车、机械工业的发展,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如果能将约占GDP40%的外汇储备,除去近期或高息外债及外贸所需的外汇之后,将其中的部分转换为人民币资产,投资于普及医疗、教育、社保、环保等领域,以及用于国内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我国国民福利,最终将实现国民财富还富于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