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3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7/6/7

作者

□文/周铁军

浏览次数

6664 次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城乡的“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严重限制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健全和完善与之相伴随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铺垫。
  一、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除了传统的五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得以延续外,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初步具有向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趋势。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缝缝补补的非规范化、非系统化阶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保障方式逐步陷入困境。面临以下难题和挑战:
  (一)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主要是以下原因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一是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的矛盾。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不断侵占原本紧张的耕地,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使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小规模家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极低,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收入极不稳定;三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落后的农业经济还要受到国外发达农业的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农业风险。
  (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工经济”造成农村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据2005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四)农村税费改革的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整体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税费改革后,原本就处于“吃饭财政”状态的县乡两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削弱,村级集体经济趋于瓦解。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相当有限,致使原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的部分五保户和其他一些农村贫困对象失去了救济保障。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对象,因财政下拨资金有限而被挡在五保门外,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对此,当地村干部也无可奈何。
  (五)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生活的瓶颈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覆盖面还太小,并且主要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和落后贫困地区约7亿农业人口依然处于医疗无保障的境地。农民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护、往往落下一身疾病。但在医疗费用日益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民无钱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全国100多个县(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达85%,平均每个农民年患病时间在12天以上,因病休工5天以上,每年全国农村因疾病至少损失27亿个劳动日,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些贫困农民甚至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圈:生病→医药费增加→生活更加困难→营养不良→再生病→更贫困……。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疾病实际上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综上所述,二元社会结构下形成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缺位。对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模式的过度依赖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造成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上,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层面上,覆盖范围低,主要限于城镇职工及其家属。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因此,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造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落后的主要原因有: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滞后。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完全建立,城镇居民具有的就业、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福利措施,农民均无权享受。
  (二)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落后。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是工业化的前提或者是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为适应客观要求而自觉加以实施的。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存在许多的问题。
  (三)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观念根深蒂固。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决定农民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并终身享受土地保障。所以,在人们眼中农民总是有经济保障,这就使得政府忽视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从而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外,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差。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应该由家庭来负责,家庭保障在农民心目中非常神圣。“养儿防老”成为农民传统的养老思想,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四)社会流动对社会保障提出新要求。与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背道而行的农村人口流动,尤其是涌向城市的民工,成为社会保障需要发展的新领域。绝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农村流动人口却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保障的另一原因。■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99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