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3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7/6/7

作者

□文/汪永彬

浏览次数

1618 次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就会削弱。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失真所产生的负面经济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将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日趋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给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社会交易费用高昂,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一、趋利性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原因
  (一)企业方面的利益因素。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从而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二)个人方面的利益因素。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领导,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二、会计理论与方法自身的漏洞
  (一)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看。主要有两方面。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它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二是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原则确认的计量通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它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确定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这样,如果企业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从会计确认基础主观性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但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三)从会计估计方法看。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可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作出估计,另外,又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这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四)从会计计量理论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消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消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五)从会计报告的目的看。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会计报告目标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学派,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显著的差别。“受托责任学派”首先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学派”则首先强调相关性。从逻辑上来说,相关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但是相关性毕竟不等同于可靠性,两者往往互相冲突,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而且目前一些经济和会计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决策有用学派”逐渐占上风,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对相关性的重视超过了可靠性,这就有可能出现为了强调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的现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加大。
  三、会计操作实务中存在某些需要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环节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财务操作实务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受到个人和企业利益的影响,往往会滥用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操纵。在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有许多违规行为是在折旧方法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各项准备金计提等方面,通过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由于其中夹杂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样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非常隐蔽。
  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中存在着基本的委托代理关系
  按照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是对企业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契约的一方当事人是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是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为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那些已成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实际联系”,成为了“外部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既有时间上的,也有内容上的。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不尽相同,经营者可能会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欺骗所有者,以获取自身的利益。
  一般情况下,企业中经营者直接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直接对经营者负责,二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但基于有限理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也可能有着不同经济利益,加上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也会造成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以实现贪污、挪用公款等个人目的。
  可见,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目标差异,导致代理方有可能会违背委托方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代理方制作虚假会计信息,通过危害委托方利益而增加自身利益的行为成为可能。■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667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