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4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7/7/2

作者

文/王圣迪

浏览次数

743 次

企业利润操纵现象识别
  利润操纵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临的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不实的信息披露增加了使用者寻求真实信息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而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且严重干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治理,更多的人会选择消极的投资策略,最终将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受阻甚至停滞。因此,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努力寻求更加有力的方法,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迅速、健康地成长。相信随着我国会计环境及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日臻完善,利润操纵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治理。
  利润操纵也称盈余操纵,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它与会计造假共同构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方面,但与会计造假有本质上的不同。利润操纵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有时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实务中更加难以识别。近年来国内外对利润操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操纵,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利润指标是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一个经营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和考核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该指标正确、真实的披露对于企业各个相关利益主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投资者需要根据公司利润水平来估计股票价格,并且要分析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是否投资的决策;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确定对企业的信用规模,判断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政府部门根据企业的利润和生产情况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确保国家税收。但在实际工作中,出于不同的目的,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利润操纵问题,引起财务数据不真实,给通过财务报表获取会计信息的各方造成损失,使这些主体控制失灵、决策失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日趋蔓延,已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普遍怀疑,对证券市场的信誉形成强烈冲击,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平稳发展。
  可以从以下方面识别企业利润操纵行为:
  (一)明确分析对象。利润操纵行为的主体是企业,我们要识别利润操纵行为首先要明确被分析对象的范围,即哪些企业更容易人为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研究表明,一个公司如果有利润操纵的动机,并且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它们更有可能积极从事利润操纵。例如: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扭亏为盈,我们便要给予注意,也许这个经营业绩持续不佳的企业会为了避免被摘牌,在第三年粉饰了利润;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10%~11%之间的企业也许会为了保持配股资格进行了利润操纵;增长较快而规模较小的公司为了保证较高的增长率以维持其股价,往往也会发生利润操纵行为;公司举债经营时,其债权人一般会在合同中规定大量的限制性条款,如果公司不能履行这些条款,则被视为违约,所以,当公司接近于违约条件时,就可能通过盈余操纵来减少违约的可能性,有这种情况的公司也应被列入分析和研究的范畴;上市公司若在某一年集中亏损,然后再以后各年连续盈利,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因为若没有天灾或市场的重大变故,公司便很可能是在利用巨额冲销的方法把以后期间的费用一次入账,以减少后期负担,换取未来的绝佳业绩,诸如此类等等。
  (二)分析企业利润来源。企业利润由几方面构成:(1)主营业务利润;(2)其他业务利润;(3)投资收益;(4)补贴收入;(5)营业外收入。企业正常盈利一般应该是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最大,这样才说明公司的产品市场较好,企业的后续发展空间较大,稳定性也较好。如果企业非主营业务利润所占份额较大甚至超过主营业务利润时,我们就要进一步分析企业是否使用了利润操纵的手段。例如,如果企业某年的投资收益成为了当年总利润的主要来源时,企业就很可能是利用资产重组或改变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调解了利润;如果企业的补贴收入占很大比例,这很可能是得益于政府支持。因此,有些企业的利润数额并不能代表企业本年的经营能力,必须进一步考察企业利润的构成再下结论。
  (三)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的指标不是当期利润,而是现金流量。西方有学者研究了市场参与者是否能基于公开获得的信息,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测量报告盈余的质量。将“高质量”的盈余定义为主要是由现金流量构成的;而“低质量”的盈余则主要是由应计额形成的。这就告诉我们,判断企业某期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要充分考虑当期的现金流量。实际上,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额,而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的会计盈利,二者是不同的,后者的大小会受到各种会计方法的影响,多种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会使操纵会计利润成为可能,而现金流量基本上是无法操纵的。因此,可以说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为客观和真实。一个企业正常稳定的经营是需要足够的现金量维持的,一个企业即使有较高的利润水平,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借款利息和偿还到期借款,它同样面临破产。有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利润,放宽信用条件,虽然换得销售额的迅速增加,但同时也带来大量挂账的应收账款,其中有很大部分必定要成为呆账、坏账,可企业为了换得较高的主营业务收入不惜铤而走险。由此可见,在剖析企业的报表时,一定要将利润和现金流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四)分析企业部分财务指标。许多财务指标都可以根据企业报送的报表轻松得到,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也是财务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存在的问题。财务指标有很多,我们重点考察以下几个:
  1、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若该指标较以往年份有大幅的下降,则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与收入不协调,很可能使企业为占有市场或增加当期利润改变信用条件以扩大销售的结果。
  2、资产质量指标。利用虚拟资产和不良资产来调节利润是某些公司惯用的手法。企业往往通过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递延资产、多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积压存货等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美化企业形象。我们将这些盈利能力不确定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衡量资产质量的指标。如果指标过大,企业则难辞其咎。
  3、应计项目占总资产比例指标。应计项目的会计处理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管理者往往通过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如果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变化较大,公司便有利润操纵的嫌疑。
  (五)分析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企业当期收入总额减去其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收入得到的结果才是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收入额,因为要发现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必须排除关联方的“支持”与“帮助”。如果关联方交易的收入超过了正常水平,我们便可以怀疑企业利润中存在问题。■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