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4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7/7/2

作者

□文/杨存博

浏览次数

853 次

柔性与刚性社会资本对乡镇企业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吸纳就业、出口创汇、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入世”带来的巨大冲击,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发展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社会资本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利用对于乡镇企业的兴衰存亡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柔性社会资本与刚性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共同构成企业资本要素,社会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社会资本作为一个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概念,已引起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们的重视。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所有有利于以共同收益为目的的集体行动的规范和网络,其实质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资本。
  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一种能力,或说是一种生产要素,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根据形成这种信任关系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于企业的形式,以及这种信任关系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社会资本分为柔性社会资本和刚性社会资本。柔性社会资本是指以家族延发的血缘和地缘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它体现着密切的人际信任关系,具有持久性特征,这种信任不是通过法律或正式的规章制度建立,但是相对封闭,延伸半径小,难以超越血缘和地缘载体而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资本;而刚性社会资本是指以权利和义务、规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它体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普遍信任与合作,而不是通过习惯或传统得以确定和保证的。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资本的特点是柔性社会资本丰富而刚性社会资本不足。
  二、柔性社会资本与乡镇企业发展
  (一)柔性社会资本对乡镇企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社会经济资源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而拥有绝大多数人口的乡村却一直在承担着一个农业国家在短期内发展现代化大工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植根于我国广大乡村的乡镇企业在起步阶段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很少。但乡镇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初,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取得了国企所无法比拟的成就,在乡镇企业兴起之时,柔性社会资本在乡镇企业同外界的市场交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组织结构、发展和管理发现,在乡镇企业中家族成员或同乡、朋友等社会关系是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资源进入,它对乡镇企业尤其是私人所有的乡镇企业成长的意义十分突出。据研究,我国的私企约71.2~78.68%建立于亲缘和准亲缘关系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50%以上和企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90%以上的工人通过亲缘或准亲缘网络进入企业之中,私企至少有1/6的资金来源于社会网络(不包括银行借款,实际上大量的银行借款也是通过社会关系才得以运作),至少30%的原材料和进货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且处于亲缘地缘关系网络中的乡镇政府也大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企业疏通各种渠道,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优先配置资源。
  根据西方产权理论分析,我国的乡镇企业在本质上其产权是模糊的,这使管理及领导阶层没有动力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努力,即其激励机制不健全。但事实证明却相反,原因之一就是西方产权理论忽视了柔性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根据博弈论我们知道,因为乡镇企业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成的网络中,这些柔性社会资本将导致合作解的出现,它们能使个人自愿为乡镇企业这个乡村中局部的公共物品的供应做出贡献。西方产权理论仅把激励局限于经济方面,但对个人的激励可源于经济方面,也可源于社会或文化方面。我国乡镇企业的产权不明晰,但其权力的行使往往遵循某种习俗,其权力的明晰是在文化上的,权力双方无正式契约,但操纵者和被操纵者都知道它的界限。对他们而言,惩罚和奖励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民众的支持和服从,即柔性社会资本具有和产权相同的功能,也能将单位和个人行动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所以,柔性社会资本对乡镇企业最初的孕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柔性社会资本对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乡镇企业发展至今,面对的经济和制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人们对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有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因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原先缺乏自主权的国企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也增强了竞争力,重新开始占领市场,它们是现在乡镇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再次,地方乡镇政府曾经利用自身的一些有利条件将资源优先配置给乡镇企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一做法难以为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以前对乡镇企业有利的一些因素渐渐变成它继续发展的桎梏,社会资本也不例外。柔性社会资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节省短期的交易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形成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预期,不利于实现现代社会化生产与市场关系所需要的经济体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入世”带来的巨大冲击,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再是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力量与国际力量的较量。有关学者对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弊端进行了总结:由于过于重视柔性社会资本,相信以血缘、亲情、熟人建立起来的、确定性不高的信任关系,它既不能做到人尽其才,也无法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来激励创新与上进,企业的规模往往因此较小,并且走不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较低的人员流动性与企业组织结构较低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导致的效率问题等等。
  柔性社会资本带给乡镇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的非原则性。柔性社会资本在根本上是与制度、法律对立的,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的,柔性社会资本不仅使企业无法成为公共性的人的集合,不能真正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而且还支持了整个社会的非公共化,这又反过来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私有企业的规模问题、继承问题、用人问题及效率问题,显然是无法协调企业家的私利与企业的公共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它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各种资源无法真正地流动起来,而现代市场体制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是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刚性社会资本在乡镇企业再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卢曼认为,在所有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两种信任体系,即人际信任体系和制度信任体系,这也是社会资本的柔性和刚性两个层次。前者建立在熟悉性人情上,后者建立在法律等惩戒性或预防性机制上,二者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风险的心理预期和估价,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社会资本的刚性要素在结构上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外在制度即法律制度。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我国乡镇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由于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无信,总成本比外企要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企的生产成本更低,要降低乡镇企业的成本,提高其效率,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应的信用评定体系和信用保障体系。从理论逻辑上讲,信任与信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治理机制,完善的、确定的信用体系,可以使乡镇企业通过更多地选择信任来约束交易行为,降低其交易成本,更顺利地成长。
  内部制度在乡镇企业是一个控制系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可以看成是一个能量系统。从系统最简单的理论可得知,控制系统制约着能量系统的开发。乡镇企业内部制度主要由劳动制度、资金制度、技术制度、分配制度四项核心制度组成。由于内部制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乡镇企业四大问题,即资金、市场、成本和销路,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些从事第三产业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快速投入,快速扩张,但并没有带来产值的相应增加,这是一种反向运动。一部分原因是乡镇企业劳动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管理员工等同管理物品,有些劳动制度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技术制度是对智能资本的一种管理方式,乡镇企业比较多的采用技术转股权的单一制度模式,没有全方位细化、量化技术指标体系。资金制度形成是乡镇企业建立对内、对外信用体系的过程,如果仅仅为控制擅自挪用资金而制定简单、不完善的原始状态财务制度,会严重制约乡镇企业的融资空间,从而极大地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乡镇企业中,分配制度主要反映在产权制度上。制度是具有先导功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最终路径——现代企业制度,也即刚性的社会资本。■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35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