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4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7/7/2

作者

□文/王晓倩

浏览次数

999 次

中外资银行合作关系探讨
  提要 本文主要研究2006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外资银行合作情况。主要以外资银行参股的合作形式为对象,首先回顾加入WTO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整体状况,进而阐述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意义和趋势。
  一、中、外资银行合作现状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加入世贸组织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比率高于中资金融机构,但外资银行占全国银行业的份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01年和2005年外资银行资产占银行业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8%和1.89%,人民币贷款占比分别为0.35%和0.55%,外汇贷款占比分别为14.7%和20.97%。由于政策的约束以及中、外资银行在市场细分方面的差别,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引起中、外资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相反,两者在业务和股权方面的合作进展很快。近五几年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已经越来越频繁,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最为多见。我国加入WTO承诺中没有包括容许外资行入股内地银行,但这方面在过去几年发展超乎预期,迄今已有21家内地银行引入了外资股东,入股金额近200亿美元,相当于内地银行资本总额的17%。(表1)
  二、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意义
  中、外资银行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短期内如果正面进行竞争既不利于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也不利于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从以上中、外资合作的现状可以看出双方都积极地促成合作,这是因为合作对中、外资银行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合作对于外资银行的意义
  首先,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经过多年的经营,银行网点几乎遍步全国各地,这些网点又在长年的运作中拥有了坚实的客户基础,这是外资银行所望尘莫及的,如果通过建立分行的形式增加网点与中资银行竞争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赶上中资银行网点数量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是不可能选择这种高成本竞争策略的。选择与中资银行合作可以借助中资银行已有的网点优势扩展业务,销售自己的产品。对外资银行来说,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理,合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其次,对一个国家市场文化的了解程度决定开发出的产品是否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决定着金融产品是否具有活力,有没有需求,能不能赢利,尤其是在我国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形式丰富多样的国家,很多地域文化十分有特色,如果不了解是要影响开发产品的质量的,中资银行在这方面较外资银行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可以更快地了解我国市场文化,加快本土化进程。
  另外,从政策方面来看,虽然2006年12月11日就要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了,但从监管部门来讲,肯定还要有一些限制的。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近期即将出台,《条例》中有“贷存比不得高于75%”以及“非内地注册法人银行只能吸收单笔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这两项细则。外资银行由于吸收存款来源有限,贷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从母行或是同行拆借,目前的贷存比普遍高达百分之几百,若想在短时期内将贷存比降到《条例》意见稿的75%,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存款方面,一般不会有个人客户将超过百万元的资金作为定期存款,所以“百万”门槛也基本封杀了非内地注册外资银行的个人存款来源。所以,外资银行应该积极地采取参股中资银行的形式来减少政策限制带来的不良影响,绕过监管的相关细则,为抢占中国市场赢取宝贵的时间。外资银行近几年通过参股中资银行获得了可观的效益,例如,汇丰银行在内地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参股中资金融机构,这部分股权投资2005年贡献了超过2亿美元的利润。
  (二)合作对于中资银行的意义
  第一,全世界范围来看,混业经营将成为世界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的金融业还很幼稚,要想顺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拓展各方面的业务,摆脱靠单一的存贷款利差生存的旧经营模式,就必须抓住历史时机向经验丰富、科技手段发达、业务品种丰富、已由专业化经营趋向多元化全能化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强的外资银行学习,借鉴经验,加快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紧跟世界金融业发展步伐。在外资银行参股合作的方式恰好是促成这种学习过程的一条捷径。
  第二,除了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可以通过合作弥补以外,中资银行在体制和经营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去长期以来,国有银行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控制中,比起外资银行它们有时更像是政府机关而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赢利性企业。而且由于长期受到国家保护,造成了国有银行中的一些懒散风气,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情形随处可见。面临金融业年底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这样的面貌肯定应付不了今后的严酷竞争。外资银行的参股合作给中资银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就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的合作而言,作为当时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资,建行引入美国银行这一战略投资者一年来,双方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零售业务、公司业务、资金交易、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合作进展顺利,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建行有关负责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战略投资者带来的新观念、新视界、新方法,不仅给建行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而且为其大力推进的管理改进和业务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
  第三,在人力资源方面,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虽然数量很多,但机构内人员冗杂,其中多是精通业务的熟练工,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端人才十分匮乏。比如,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全球经严格注册认证的专业金融策划师接近7万人。而目前国内银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专业人员队伍。类似个人理财业务和一些外资银行运用比较娴熟的表外业务,都是一些风险低奉献高的业务项目,而且是吸引那些高价值客户的有利竞争武器,在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不掌握这些高端业务,而只靠高息揽存等原始业务吸引客户,会使银行始终无法进步,竞争力难以提高。而在外资银行参股合作的过程中,外资银行为中资银行员工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机会。如2006年美国银行为建行提供了一系列业务和管理培训,半年来,总行总经理级和一级分行行级领导人员已有88人参加了2期高级研修班的境外和境内培训。汇丰也对交行员工进行了资本管理、内部审计等6个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交行方面则选拔员工先后在汇丰亚太总部的国际、授信、人资等部门进行学习。另外,还有直接的人力投入,仍以建行和美国银行的合作为例,双方合作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务领域,双方对每一项目均设立了专职的联合项目组,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国银行专家资源投入到这些项目中。
  三、中、外资银行合作趋势
  (一)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产生技术外溢,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中国政府还是比较支持这种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合作形式的,相关政策一再放宽。2003年9月中国银监会明确表示中国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随后,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国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并宣布将外资机构单个入股的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多个机构共同入股的比例不超过25%。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在“中美经贸论坛”表示,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目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虽受到比例限制,但随着年底中国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这一比例限制只在税收征收上有意义,其业务经营范围的自由度将不再有约束力。2006年10月30号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指出将适当放宽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入股比例,引导外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金融对外开放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可见,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是十分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这无疑为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后的外资机构入股计划非常有利。
  (二)外资银行采取的行动。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在积极地进行着他们的入股和业务拓展计划。如,澳新银行希望能在2006年11月份前完成购买上海农商行约20%的股权。其实,早在2003年双方就曾签署合作协议,在过去的两年内,双方一直有密切的沟通,澳新银行给上海农商行在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一些建议。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集团最近也在竞争收购中型中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相当比例的股份。另据2006年11月1日新闻报道,花旗集团已经在这场竞争中胜出,近期将与广发签订合同,有关专家认为此次合作将对广发走出困境带来很大帮助。作为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美国最大的零售银行美国银行,计划明年与建行联合发行信用卡,作为该行亚洲业务拓展计划的一部分。有关业内人士预期中国监管当局很快会放开25%的股权资本限制,为内地银行引入更多外国资金,至2011年外资行入股金额,可望占内地银行资本总额的25%以上。可见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态度是十分乐观的。
  2006年年底中国金融业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总协定的开放进程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在这之前双方已经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加之政策的支持,在双赢的合作基础上,中、外资银行合作的领域必将更加广阔,前景更加美好。■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06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