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权益性的资金和债务性的资金。其中,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的。然而,负债资金在为企业带来杠杆效应、增加股东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风险,而较大的筹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生命的终止。因此,控制资本结构,防范和降低筹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筹资风险概念及其类别
由于权益性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也就不存在偿债的风险;而债务性资金则需要还本付息,是一种法律义务。因此,筹资风险是指由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将筹资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大类。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上,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可见,现金性筹资风险是由于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不相配套引起的,它是一种支付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一项债务不能及时偿还,或者是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也正由于此,这种风险对企业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不是很大。2、它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因为企业的支出中有些是不付现的,即使收支相抵有盈余,也不等于企业有现金净收入。3、它是由于理财不当引起的,表现为现金预算与实际不符而出现支付危机;或者是由于资本结构安排不当引起的,如在资产利润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以及在债务的期限安排上不合理而引起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等。因此,作为一种暂时性的偿债风险,只有通过合理安排现金流量和现金预算即能回避,对所有者收益的直接影响不大。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了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的条件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终极的收支型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它具有以下特征:1、收支性风险是一种集体风险,即对全部债务的偿还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与某一具体债务或某一时点的债务的偿还无关。2、收支性风险不仅仅是一种支付风险,而且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即处于收不抵支的破产状态,因此这种风险不仅源于理财不当,而且主要源于经营不当。3、收支性风险是终极风险,一旦出现收不抵支,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而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其承担的风险及压力更大。一旦出现此类风险,如果企业不加强管理,企业的再筹资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筹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对于现金性筹资风险,总的原则是应注意合理安排资产占用与资金来源之间的期限搭配,搞好现金流量安排。为了避免企业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并提高资产利润率,应当将企业的借款期限和借款周期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将一定时期的借款规模与同期的现金流量规模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需要。因此,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是回避现金性筹资风险的主要方法。
在安排与资产营运期相适应的债务方面,也应当尽量利用长期性负债和资本来满足固定资产和恒定性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需要。用短期借款来满足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产的需要,以避免筹资政策上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
在合理规划现金流量方面,企业应当通过较准确的现金预算,保持一定时期的现金净流量与债务偿还额的大体一致。
另外,要尽量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资金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存货周转,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
(二)对于收支性筹资风险,应从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预期利率、实施债务重组等方面入手,进行风险防范
首先,优化资本结构,从总体上减少收支风险。收支性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安排是否得当,如在资产利润率较低时安排较高的负债结构,就会使收支性风险增长。在资本结构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暂时的收不抵支,使企业不能支付正常的债务利息,到期也不能还本的情况。(1)从静态上优化资本结构,进行多渠道筹资,选择最佳资本结构,降低总体上的筹资风险。资本的筹措途径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在选择时,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实际的经营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使筹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2)从动态上优化资本结构,经常进行资产利润率与负债利润率的比较,根据企业的需要与负债的可能,自动调节其债务结构,加强债务杠杆对企业筹资的自我约束。
其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扭亏增盈,提高效益,从根本上降低收支风险。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降低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根本方法。如果企业盈利水平提高,收支性筹资风险就会降低,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从长期看,盈利是销售收入抵补销售支出的结果。如果短期现金流量安排合理,销售收支与现金收支在一定程度上是等价的,而盈利能力越高,就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利息支付,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本金偿还。进一步说,意味着企业可用足够的再筹资能力进行筹资用于归还到期的债务。因此,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收支性筹资风险。
第三,通过合理的利率预期,灵活调整筹资利率,也是防范收支性风险的有效方法。即在预期利率趋于上升时期,可采用固定利率制借入款项,以避免支付较高的利息;而在预期利率趋于下降时,可采用浮动利率制灵活筹资,以减少付息压力,提高企业筹资收益,增强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收支性筹资风险。
第四,及时、主动地实施债务重组。当企业出现严重的经营亏损,收不抵支,处于破产清算边界时,企业应及时而主动地采取与债权人协商的方法,实施必要的债务重组计划,如将部分债务转化为普通股票、豁免部分债务、降低负债利率等方式,以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基础上起死回生。从根本上看,债务重组不但减少了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债权人的终极破产风险。因为,债权人同意甚至主动提出债务重组计划,是出于通过债务重组,使债权人权益降到最低的动机,当重组损失小于直接破产造成的权益损失时,对债权人来说,重组就是必要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