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5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7/7/2

作者

□文/杨 珮

浏览次数

936 次

我国实施EAP初步探索
  提要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EAP(员工援助计划)也随着跨国公司管理模式逐渐引入我国。本文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EAP研究现状,同时对我国目前实施EAP的必要性作出分析,就我国实施EAP提出一些自己的构想。
  一、EAP的产生及其在国外实施现状
  员工援助计划(EAP),又称员工协助方案,员工帮助计划等。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是西方企业在生产快速扩张中,为解决员工高流动率、怠工、装病等许多问题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措施。1936年E.Moyo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创办非精神病的工业咨询方案,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1960年美国开始推行工业戒酒方案,帮助酗酒员工戒酒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AP,帮助处理更广泛的员工个人问题。
  1982年Walsh首次提出EAP这个概念,认为EAP旨在利用公司政策及相关程序来帮助员工解决某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个人或情绪问题。随着EAP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它不是一般的福利措施,而是一种组织机制,是组织为了帮助员工解决与工作相关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EAP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向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的员工提供关注个人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各种服务来达到提升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从而使员工个人和组织都能够受益,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和谐的发展。
  EAP在外国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199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已经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现今美国已有超过两万个以上的员工协助方案。而日本企业在应用EAP时还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爱抚管理”的模式。在北美,EAP服务公司的发展相当迅速,1971年大约有300家提供EAP服务的公司。1981~1992年间,这样的公司从8000多家发展到20000多家(美国EAP协会1992年数据)。国际员工援助计划专业教育委员会(IAEAPE)成立于北美,现在已经拥有了将近120个国家的成员。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境外开设分公司,全球的企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使得EAP很快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例如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和政府对EAP也非常感兴趣,EAP被认为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的贡献。总之,EAP和员工福利、安全卫生、劳资关系、员工发展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已成为了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我国EAP的实践及理论现状
  在最近的20年来,我国企业已经有了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意识,开始强调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关注员工管理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等。
  (一)国内已有的EAP实践活动。我国企业开始采用EAP模式来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发展只是在最近的5~6年才开始的。就地区而言,港台地区要先于内地;就企业性质而言,主要是从国内的大型外资企业中开始流行起来,比如惠普、摩托罗拉、思科、阿尔卡特、诺基亚、爱立信、北电网络、可口可乐、杜邦、宝洁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IT行业的外企已经开始启动他们在中国境内的EAP项目。
  一些本地企业也开始使用EAP或相关的服务。2001年3月国内本地企业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援助计划,引起管理者和员工相当大的反响。2006年6月山东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开始给员工放“情绪假”、江苏工会干校成立的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开办的工会干部心理咨询培训等等,实质上也是EAP在我国的成功实践。政府部门和军队也有一些类似项目。2000年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为警察提供心理咨询和其他服务。2005年北京市公安局也在易普斯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积极筹建民警心理服务中心。这些活动虽然在名称上没有直接与EAP联系在一起,但都是重要的EAP实践。
  (二)我国EAP服务机构现状。外企EAP的实施使得国外的EAP服务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在亚太地区比较活跃的澳大利亚国际心理服务有限公司和香港亚太天力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等。也有的EAP服务公司采用诸如电话等远程服务方式直接从国外向在中国境内的员工提供服务。我国本地的EAP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如总部在上海的中国EAP服务中心和北京晨晖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
  (三)国内关于EAP理论研究现状。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也逐渐关注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关的EAP行业协会、研究组织已经成立起来。除了与国际EAP组织保持联系之外,2003年10月23日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EAP年会,而2004年8月份又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EAP年会,并正式成立了中国健康型组织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劳动学会也正在商议将“员工援助和组织健康”学会作为其下属分会组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在审定EAP员工援助师这一新职业,以便推进我国企事业的EAP服务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随着我国企业对员工关注的日益加强,相关的意识或理念越来越清晰,加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推动和来自本地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支持等,中国本地的EAP行业会变得日趋成熟,EAP也将会成为向企业员工提供的一种非常普及的服务。
  三、EAP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剧烈变化,使得各种矛盾集中凸现,因而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系,来保证向市场经济平稳过渡。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关系的多元化和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必须有大量的投入来慎重处理劳工关系问题。EAP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调整劳工关系,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人本主义是EAP实施的基本出发点,EAP必须与劳资冲突的化解结合起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如目前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农民工工资偿还、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等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得到提速,人际关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对个人发展和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适应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当前的一个现实就是企业员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启动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的调查。在针对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指数调查结果表明,有35%的人有较高的情绪衰竭,只有38.8%的人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没有。该调查中另一项结果显示,在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有29%认为自己不能在工作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没出现倦怠的被调查者也有17.8%认为自己不能在工作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其他咨询机构和媒体的相关调查也无一例外的表明,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为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就现在进行咨询的人员情况的分析来看,除了工作本身的压力之外,如何协调工作与家庭生活,处理好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子女教育问题,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等等。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这种状况,EAP的实施已经势在必行。
  四、在我国实施EAP构想
  (一)更新企业和社会观念。员工压力及其身心健康问题,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引进和实施EAP,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更新观念,企业高层管理者不能仅仅把EAP作为单纯的员工福利计划或者是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还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其意义,利用资源整合的思想,把EAP作为企业发展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资金受限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那么EAP作为一种在短期难以看到收益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排斥。但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EAP所体现的正是关爱这样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有效使用,必然会带来相当的生产力。
  当管理者接受了EAP之后,要对员工进行EAP的大力宣传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EAP的实施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是为了健身而不是为了治疗。在我国的传统意识里,人们一提到心理问题就联想到精神病人,而大多数的精神病所具有的不可逆性使得人们对于心理问题有一种潜意识的恐惧和排斥。而这也是EAP宣传推广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政府部门的支持、政策的倾斜、对员工福利保健的认识,将是协调EAP服务机构和企业用户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二)采用三位一体的投资模式。所谓三位一体的投资模式就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分担实施EAP所需的资金。国外实施EAP通常都是由企业出资来聘请专门的EAP服务机构或是企业内部人员,以福利或是奖励的形式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在我国,社会福利保险制度等还没有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完善,因此EAP的实施由企业负责大部分,政府和个人负责少部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从认识上使得大家接纳了EAP,而且也有了付诸行动的有力支持。
  (三)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来测量EAP实施效果。要接受EAP服务项目,企业管理者会特别关注其成本效益或投资回报,最大的挑战就来自其运作效果的评估。很多研究对EAP的成本效益或投资回报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这些研究结果证明,EAP不仅能够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而且能够降低员工管理的成本,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的事故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对EAP效果的评估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同时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较系统的积累。成本—效益评估就是效果比较好、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的一种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考察实施EAP的成本和所获得收益的比率来进行评估。实施EAP收益包括:员工因病旷工率和员工福利支出的减少,产出的增加等。这种方法通常采用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没有实施EAP的工作组),然后对实验组实施EAP,并在此过程中对EAP的实施效果进行连续跟踪测量,通过对两组结果的比较来获得结论。成本—效益评估方式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
  (四)坚持实施EAP的关键原则。对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并让EAP体系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强对EAP的宣传,消除员工的疑虑与抵触情绪,鼓励员工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求助于EAP工作者。最关键的原则是保密性原则,只有获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企业EAP才能顺利建立和运作。在具体实施时,企业多采用外部EAP服务机构。那么,EAP服务机构将会与员工个人进行充分沟通,而只给客户企业提供总体员工状况,不会很细致的描述某个具体员工,这样就能取得很好的保密效果。
  (五)确定EAP在中国实施的本土化。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实施EAP主要解决面临的员工由于生活上的经济压力、情绪失控、健康问题等所引发的焦虑不安,这样我们在确定EAP服务项目的时候就可以沿用国际标准,但在细节上必须本土化。比如,北京晨晖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四个步骤来进行本土化操作:第一,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工作内容与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测评工具进行调研;第二,宣传教育,一方面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对EAP的宣传;第三,进行针对性培训;第四是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还启动了良好的监控和反馈机制。■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8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