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却是事实。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一个累计亏损4000万元、濒临倒闭的油棉加工厂,通过发展高新产业,竟在短短四年间,以连年翻番的增长速度,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企业,“AAA”特级信用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市场占有率最高(80%以上)的生物功能糖源开发基地,“保龄宝”低聚糖成了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筹备上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正是“中国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山东“富民兴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荣立山东省政府“三等功”的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宗利。
一、独辟新路,发展高新产业
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计划经济下的油棉加工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棉花产销形势严重滑坡,企业停水停电,职工放长假,人心思离,前景黯然,面临破产。面对眼前凄凉的景象,年仅29岁的刘宗利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企业现有条件、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程度……一个一个萦绕在他的脑际。经过了数十个不眠之夜,他悟出了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出路何在,似一位资深的策划家,以“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以超人的胆识,坚信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决心独辟新路,确立了“跳出棉花求发展,向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效益”的新思路。1996年,他与国内外30多个相关科研院所广泛接触,与几十位专家教授结识,全方位搜集、了解和整理信息,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考察论证,在过剩中寻求短缺,从迷雾中寻找亮点,当年4月,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签订了联合开发低聚糖的协议,迈出了挑战新领域的关键一步。
创业艰难,拓荒之路坎坷。从简单的棉花加工到高科技生物产业,这中间不啻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要说低聚糖是人类功能性生物新糖源,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酶解、转苷、纯化转化而成,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饮品、保健品及饲料领域,市场前景广阔。许多发达国家早有专利技术,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只是试验室成果,要实现工业化生产,一切要从“零”做起。然而,企业除了一身债务外,别无他有,要发展只能是白手起家。困难面前,刘宗利没有低头,在无国标、无部标、无设备、技术、工艺数据参照的情况下,他走遍了国内的类似企业,翻遍了国内外大量资料,以淘金者的执着和攀登者的拼搏精神,大胆探索,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了使低聚糖尽快转化为产品,他们多方筹资6000万元,从技术参数、设备选型、工艺设计,到建筑布局同步进行,倒排工期,昼夜奋战,仅用半年,就完成了年产2000吨低聚糖的生产线建设任务,并一次试产成功。1996年10月,凝聚了刘宗利心血和汗水的第一袋低聚糖走下了生产线,从而标志着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研究成果,在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根发芽。同年12月26日,中科院在北京组织了“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鉴定会和新闻发布会,通过国家鉴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首家实现工业化生产,关键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
要把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改写中国多年用蔗糖的历史,开辟功能糖应用的先河,产品往哪里销?由于国民的认知度和消费水平因素,为开拓市场带来极大的挑战。他北上南下,几十次参加国内外经贸洽谈会,详细介绍低聚糖的功效特性,帮助用户解决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攻克“乐百氏”产品的应用关,他六下广州,历经八轮谈判,并制定了“培育、形成、占领、巩固、扩大”五步走的系统营销策略,不断引领消费新时尚。“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占据了国内市场,成为乐百氏、娃哈哈、昂立一号、健力宝、脑白金、伊利等知名品牌的长年供应商,还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创出了以高科技嫁接传统产业和农产品增值开发的成功之路,为我国功能糖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面对成绩,有的人会固步自封,有的人会高瞻远瞩,向着巅峰不断冲刺,刘宗利属于后者。他深知,在中国企业界风起云涌的时代,不甩开膀子打造市场、扩规模、上档次,不断创新,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再一次跌入谷底。他怀着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壮志,加大“项目大投入,产品大开发,市场大开拓”的工作力度,毫不迟疑地抢抓机遇,实施“科技资本扩张”战略。坚持技改不停步,面向市场扩规模。1998年,他抓住低聚糖项目被国家科委审定为“重点火炬计划”和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机遇,投资2450万元,扩建了年产8000吨低聚糖生产线。2000年,投资1.496亿元的年产2万吨IMO900异麦芽低聚糖项目(兼容年产5万吨果葡糖浆生产线)建成。具有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酶协同作用”,以其高科技含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列入了国家高科技生物示范专项工程,在全国只有十三家,是山东省唯一的。从而企业年生产能力由1997年的2000吨猛增到2001年的8万吨,营造了规模优势。
刘宗利意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将不再局限于其表面的色、香、味,而是日益注重其内在质量的结构合理性、科学性。医药研究表明,人类20%的人群是完全健康的,10%的人群是因病需住院治疗的,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寓医于食”是保健的根本所在。低聚糖是糖的更新换代产品,是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将会以显著的功效特性被众多的食品、保健品厂家作为原料而广泛应用。在国家项目创新指南中,生物技术领域第一条即为“酶法生产高纯度低聚糖”。刘宗利审时度势,瞄准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定位于二十一世纪新型功能糖源的研制与开发,在四年时间里,投资1.3亿元,进行了5次技术改造,与日本、德国、美国等生物专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对液化、酶浸、转苷及喷雾干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一举成为国内一流生物工艺流程,具备了现代程序化、自动化控制能力。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保体系认证,进行GMP认证验收,完成了国际“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
全力实施创新工程,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成立以刘宗利为主任的“低聚糖研究所”和“省级技术中心”,聘请一名院士,一名硕士,2名留美博士,20多名专家教授,任企业的常年技术顾问,并与中科院、农科院、山大、无锡轻工大、华南理工大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把销售额的5%作为科研开发经费,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科研大楼、购置了现代化试验和检测设备,多渠道引进科技开发信息,跟踪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麦芽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美国“AST”、日本天野株式会社、丹麦“Nove”等公司先进技术,自行研制开发了IMO900异麦芽低聚糖、β-环状糊精、异麦芽糖醇、海藻糖等高科技含量产品,成功研制开发了低聚糖衍生产品,“双奇润生”冲剂、“比福多钙”,并被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利用“科技孵化器”,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消费时尚,多次填补国内空白。“保龄宝”低聚糖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名牌产品”,荣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了以低聚糖为主导,以糖醇系列为主攻方向的产业体系。每年新产品销售额都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始终保持着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促进了产业升级,振兴了民族工业。
三、企业文化,铸造发展之“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力在哪里?也许有人不假思索地说“在市场上”。而刘宗利却针对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青年职工比例大,青工思想活跃的实际,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之“魂”,以此,调节企业的运行方式以及全体员工的行为方式,成为长久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他把“互惠互融”作为企业发展的“座右铭”,把建成亚洲最大的功能糖源开发基地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以这一目标作为牵引,激励和约束员工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必须构筑在这个目标之上,团结拼搏,永无止境。
在人、财、物三维坐标中。人,始终处在中轴地位,是最活跃的因子。刘宗利深谙个中道理。因此,他以中国文化为底蕴,融合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创造形成了自己品位高尚、内涵丰富的“环宇文化”。
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刘宗利鼓励和尊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你有多大能力就给你多大舞台,并不断推出“补脑”“借脑”“联脑”新措施,通过高薪聘才,环境吸才,岗位择才,市场抢才和竞聘上岗,补充和更新企业“血液”,构筑了企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各占三分之一的战略高地。待遇和岗位、技能、贡献、效益挂钩,拉开了分配档次,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员工只有有为,才能有位,形成了由原来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要干好”的新局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新产品开发等重大事项一律向全体员工公布,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意见。“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方式,打破了企业内不同所有制职工的身份界限。实行干部聘任制时,给每个员工以平等竞争的机会。集团对管理、技术岗位空缺情况及人员选聘条件及时公布、公开招聘。刘宗利认为:启动一个企业要从人开始;启动人要从启动精神开始。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心里首先有职工;要让职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在实践中,他以身作则,开展“三心”活动,即诚心、热心、知心,换取了职工对企业的“铁心”,构筑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刘宗利奉行“客户是企业生命所在,客户永远是对的,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产品要想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不断创造新市场。因此,强化客户的地位,必须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以市场为驱动,及时发现客户的不满意,增强感情质量。例如:一北京客户提出160公斤桶装液体重量过大,搬运不便。企业知道后马上调整、改为50公斤装。“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刘宗利教育员工从细微处着手,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使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壮大。
他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鼓励创新,不怕失误,广泛开展全员性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他信奉“创新来自需求的发现”,把学习视为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强调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要创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营造创新环境,从不满足现状。在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工作中,时刻充满着压力感和危机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断摈弃束缚科技进步的保守思想,永不间断地学习和吸收,时刻以一个“创业”领导者的身份勉励自己,自己英语及计算机均已超过四级水平,工商管理研究生班学习毕业。
刘宗利把团队精神用最简单的公式比喻,团结是1+1>2,不团结是1+1<1。用“链条”原理教育员工,相互激励,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团结出效率、出效益、出人才。把团队建设作为经营工作的重点,投资200多万元,统一员工的服装标识,组建了民乐队、军乐队和体工队,又与武装部联合组建了民兵营,设立了健身场地,开辟了文化广场,把“保龄宝”品牌与文化活动融于一体,使员工的思想与企业的发展高度统一,情感紧密相连,行为相互协调,知识相互补充。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创新型、科技型、贡献型形象;在客户中树立了真诚、服务、朋友形象;在员工中树立了公开、公平、公正、信任形象;在股东中树立了发展型、效益型形象;在行业中树立了竞争双赢形象。从而将企业文化形成的智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化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铸造了企业发展之“魂”。
四、挑战新领域,描绘美好明天
岁月如歌,在入世长途中,经过艰难跋涉的中国人民没有理由不为自己最后的胜利弹冠相庆。然而,作为WTO最高教义的“市场经济”将随着中国入世的完成,对中国企业作出脱胎换骨的翻查和体验,要遭遇新的考验。刘宗利面对好不容易拿来的世贸组织入场券,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新的游戏规则,明确指出:我国“入世”的第一年,也是我们思想再认识、市场再定位、改革再深入、措施再加大的关键一年。从国内走向国际,我们不仅呼吸到了外界的新鲜空气,历史把我们带到了企业必须快速发展的险要境地。目前,我们已面临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的发展压力,“过剩经济”条件下的拥挤市场,挑剔的客户,残酷的竞争,令人心碎的破产,要与时俱进,世上没有救世主,必须把世界作为棋盘,按国际规则重新定位自己,正确对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谋求新的发展思路,“要夯实一个基础(年产3万吨低聚糖及5万吨果葡糖浆满负荷运转),抓好三个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二个突破(国际市场、日用品市场)。”
在日益激烈的商战中,刘宗利站在企业家的战略高度,大胆摒弃过时的竞争手段和方式,强调:“以德为本,以人为大”、“变则通,通则久”。运用质量、服务、品牌等非价格手段,变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顾问式的产品服务要贯穿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营造“得服务者得市场”局势,让用户选择物有所值,培养回头客,变“分蛋糕”为“做蛋糕”,创造新市场,最好是烘烤一块新“馅饼”,就是在一般人没有想到“隐形短缺”的时候,率先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要具超前的预见性。过去我们拿着省里的地图搞经营,现在企业是拿着全国的地图搞经营,再往后就要拿着世界地图搞经营了。“善弈者谋势”,我们能否呕心沥血打造世界级的“保龄宝”品牌。首先要“先谋而后动”,建立起“整体一盘棋”的思想,合理“谋子布局”,选择产品适销的目标客户。再是创造个性化营销,抓住最能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利益点,让互动营销留住用户,让用户感到自我实现的满足,解决用户可能提出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展产品带技术活动,增强用户“满意度”,培养用户“忠诚度”,集广告、公关、促销于一体,全方位“轰炸”新市场。以“专用型”产品为切入点,向医药、啤酒、糖果、白酒、香烟等产业渗透。
刘宗利意识到,与“洋”货竞争,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前提和条件,用户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惟一标准,“100-1=0”的质量理念,产品质量“零”缺陷与用户“零”距离。对成品模拟用户进行挑剔性检测,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要用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处理质量问题,要把芝麻问题当西瓜来抓。市场无情,用户最有选择权,用户“万分之一不满意”,就是“百分之百不合格”。要在价格及质量大战中要地盘,要利润。他认为,苦练内功,是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的惟一选择。
“创新工作每一天,产业报国赤子心”是刘宗利永恒的追求。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胺目前尚属国内首创,能显著提高国民医疗保健水平。为此,他立足科技创新,着眼国际先进,决心挑战生物制药领域。投资6200万元,年产600吨谷氨酰胺项目已于2001年10月26日开工。投产后,年增销售收入8700万元,利税3000万元。同时,大胆改变传统的异麦芽低聚糖发酵生产工艺,自行试验了膜过滤法,清除产品异味,改善口感,营造新的产品卖点。2002年1月6日,投资1200万元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淀粉乳生产线,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为企业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宗利,一个永远的行者,他将引领山东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艘“创新号”航空母舰,借中国入世和北京申奥成功的强劲东风,勇立潮头,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彼岸。(文/本刊记者杨海军 本刊通讯员于金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