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6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7/8/4

作者

□文/宋姝璇

浏览次数

693 次

循环经济:钢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升阶梯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决定性作用。保证我国钢铁行业协调、稳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然而,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加速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我们也看到它之后所带来的是代价更高的社会成本。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供应日益紧缺、竞争对手日益强悍的外部环境,我国的钢铁企业将如何实现其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缔造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还有待我们认真思考。
  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能耗过高与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污染排放量大与社会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比较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钢铁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水耗占9%左右。但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体只达到30%。这导致了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钢铁企业赖以生存的铁矿石资源。我国铁矿石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十五”计划以来,铁矿石年消费量增长193%,其中进口矿资源消耗量增长262%,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达到50%以上。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也非常大。排放的废水和废气约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约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从资源利用效率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85%,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个百分点;吨钢的铁金属一次综合收得率仅6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钢铁渣利用率88%,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2个百分点,等等。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与低端普通钢产品产能过剩并存。目前,冷轧薄板、船舶用钢板、汽车用板、石油管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内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补充。而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长材,则表现为产能明显过剩。第二,生产力水平分布不平均,差异明显。我国各大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比较重视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工艺技术。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小型的钢铁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采用落后的工艺设备,不惜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第三,产业集中度低,造成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交流不顺畅,先进工艺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多、钢材市场的行为不能得以规范、产能相对过剩、有效的引导机制很难得以实施等诸多问题。
  (三)作为一个支柱产业表现的相对孤立。我国钢铁产业规模大、覆盖面广,因此更容易关注其内部的发展而忽略了它与其上下游等相关行业的共生关系。即人们往往将钢铁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而忽略了它作为整个社会生态循环链的中间环节的重要角色。虽然随着各界学者的呼吁,这个问题已经逐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构建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完整合理的共生产业循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发展方向
  在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钢铁企业应该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达到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实现钢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问题、实现钢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以“资源——产品——资源再生”闭环反馈为特点的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宏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钢铁企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的共生组合,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要求。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现从三个层面上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企业层面。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钢铁生产过程的三个循环链:一是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循环链。从煤、焦等能源的投入到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可燃气体零排放;二是工业用水循环链。从企业补充新水到生产过程用水、工业污水回收、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循环链;三是固态废弃物循环链。从铁矿石等原料投入,到钢铁产品生产,固态废弃物全面回收利用。固态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废品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废钢铁。通过对企业内部小循环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对钢铁生产源头投入的控制,提高各项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且不断创造再生能源。同时,该部分要求钢铁企业必须保证工艺、设备的先进性,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不断朝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第二,区域层面。建设钢铁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物质供应循环链。如,钢铁厂对生产过程的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全面回收,可以供发电厂使用,以满足其发电需用的全部能源,发电量供钢铁厂使用外,如有富余还可以向社会供电;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可供应给水泥厂,不仅能满足其原料需求,而且可大幅度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中循环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整个区域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并能通过供应链的传递关系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三、社会层面。建设钢铁产品出厂、社会消费、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链。钢铁产品出厂后,在用户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完成后,可回收利用,作为废钢重新投入钢铁生产;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进行消纳处理。大循环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找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钢铁行业,在这个时期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努力做到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排放,从根本上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寻找正确的经济增长转变方式;三是积极寻找替代资源缓解资源瓶颈制约的矛盾,促使钢铁工业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以促进资源节约、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五是依靠科技创新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再生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9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