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环境状况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否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话题值得人们深思。
我国森林状况令人堪忧。森林是珍贵的生态资源。有调节大气的化学成分,集水和地下水的补充,调节局域和全球的气候,维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等功能。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4%,面积为230万平方千米。但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量砍伐树木,有的砍伐目的甚至是为了做成贺卡、筷子等损失大、收益少的低等物品对外销售,造成国内资源大量流失,水土情况也逐渐恶化,森林覆盖率大量减少。1949~1993年我国森林破坏面积为9173万ha成熟林,森林破坏的经济损失加上森林火灾损失约10亿元。
水是生命之源,维持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循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然而,因工业用水、农化学用品等流入江河,使本来少之又少的水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水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工业、渔业、农业、旅游业等都造成严重的损失。据数据统计,1995年我国因缺水造成工业损失750亿元,渔业损失340.6亿元,农业损失206.6亿元,旅游业损失50.2亿元。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水资源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大气问题也逐渐为其关注的焦点。 许多国家的工业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环境的破坏使空气质量已经大不如以前。大气污染会引发哮喘等疾病,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酸雨也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20世纪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在西南地区,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就迅速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及四川盆地,现在我国的酸雨面积仍在逐渐扩大。酸雨使土壤酸化,产量降低,对建筑物和森林也有腐蚀作用。
固体废物的日益增多也成为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工业固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水体产生二次污染。1993年全国废弃物产量为6.2亿吨,占菜地52052公顷,经济损失33.2亿元。199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增加到10.2亿吨,经济损失68亿元。1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到7.8亿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5亿吨,占产生总量的83.3%;乡镇工业产生量为1.3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3881万吨,其中乡镇工业排放量为272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0.2%。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15.5万吨,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产生量为910.5万吨,占产生总量的89.7%。没有得到处理利用的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郊等地,累计堆存量达70亿吨。
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和经济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是环境的保障,对环境保护起促进作用,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但是,由于某些地区的目光短浅,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它们无情地掠夺资源以满足自己,使其生态价值的背离越来越大。以上的种种使环境和经济不是总能相互合作、良性发展,所以也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尽管经济和环境污染有密切的关系,但他们最终是可以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
我们提出和谐发展,就是要人与自然同发展,我国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应该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看成一个整体,不应该分开。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会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会议指出: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
产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化学垃圾、核废料——各种各样的垃圾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降低,这与人类对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增长是相互矛盾的。难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定是一对矛盾体吗?鱼和熊掌一定不能兼得吗?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发展既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许多发展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但环境与经济最终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在现今房地产业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往往倾向于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房屋,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环境的质量。环境好的房屋会卖出更高的价钱,会更吸引人们的目光。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往往是环境好的城市,同时好的环境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来此投资,又促使了该地区更快的发展。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国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公众反映比较普遍的国内、国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中就包括“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可见环境保护问题对中国在国外的形象有重大的影响,这直接涉及到中国的对外经济。设想投资方与一个连自己国家环境都治理不好的低素质国家,贸易往来怎么会有保障呢?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经济是环境的保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如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话,“竭泽而鱼,杀鸡取卵”,这个国家走的也不会太远,这不是一个良性、长久的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有的已经把其视为一种产业。我国的决策者应不断寻找经济与环境的结合点,借鉴他国的经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唯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从战略高度逐步实现“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的增长并没有窒息经济的增长,然而,与经济增长伴随的人口数量和人均需求的增长使环境资源日益稀缺成为现实,是人们不得不承认增长和环境之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矛盾。事实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环境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环境的保障,环境和经济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只要用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它,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种科学的方法就是坚持持续发展观。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必要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同时面临着国内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难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不能找到统一点吗?答案是否定的。许多发达国家就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在其快速增长的经济背后也存在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美国经济发展的早,污染的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的也早。美国出台了《森林、牧场可更新资源规划法》、《濒危物种法》等多种法律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我国现在也已经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口号,我们应该遵循这条经济和环保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都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了经济发展,许多国家以资源的初级转化为导向,走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从而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摆脱困境,我国要以此为鉴,加强对环境治理的力度,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预防优先,重视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各项污染的排量。提高科学技术,鼓励创造无污染的新型燃料与能源。建立并完善各项环境评价指标,对环境定期检测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面推行收费政策,加强对农村污染问题的防治。积极推行土地和水资源政策,重视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退耕还林,休牧还草,加快对荒山、荒地的改造。对动植物应予以保护,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在推动整个社会共同富裕,良性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卫生与社会保障、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与消除贫困、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和《中国21世纪议程》,开展了“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浪潮”、“国土治理与绿色造林工程”等计划。
可持续发展是良性循环的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们的共同奋斗来完成。许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容易给我们形成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破坏的误区,但只要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