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26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7/8/4

作者

□文/赵 珺

浏览次数

1033 次

桂林旅游景区导游辞创新原则
  提要 本文根据桂林旅游景区所面临的导游辞问题,提出桂林景区导游辞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桂林部分景区导游辞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桂林旅游景区导游辞创新的必要性
  (一)提升桂林景区品位的需要。景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是景区的硬件,导游词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相当于景区的一个软件。游客的游览不仅仅是自己观光娱乐,更重要的是有导游的讲解与引导。好的导游辞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品味,加深游客对景区的认识和了解,为旅游景区增添光彩,美化旅游景区的优点,并能够修饰旅游景区的不足之处,为游客的旅游带来美好的享受和回味。
  (二)加快桂林旅游景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旅游景区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旅游景区导游辞的创新也应该是桂林旅游景区改革的一部分,属于旅游景区软件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说导游辞作为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窗口,要重视它的作用。一个游客游览旅游景区,一方面是靠自己眼睛看,另一方面也要有好的导游辞,某种程度上说,导游辞写作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游客对景区的整体评价,他们对景区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回头率,以及他们的宣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亲戚和朋友选择景区游览的概率。
  二、桂林导游辞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导游辞的创新,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景区景点的生命周期和对旅游开发进展程度的评价,对一个景区更新旅游形象至关重要。因此,导游辞创新刻不容缓,要对导游辞进行创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导游词的选题、主题、借题三个方面谈一谈导游词创新的要点。
  (一)选题的原则。在导游辞的创新中,首先就是要创新哪些方面的内容,选择什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创新对象,它决定着整个创作活动的方向。要做好选题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个性原则。导游辞一定要突出所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性,即充分其内在独有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个性越鲜明,则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自然景观要突出自然的特色,即雄、奇、险、秀、幽、旷。我们要准确科学地表达每一个字让景观的独特性,这样才能吸引旅游者。例如,桂林的芦笛岩和桂林的七星岩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岩洞风格,七星岩更具旷达之美,芦笛岩更具细腻之美。芦笛岩的导游辞应更偏重于细节的描述,七星岩的导游辞则应从大处着眼,突出它的“旷”。我们要深刻地挖掘所要描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本身所拥有的特点,不要只停留在泛泛而谈上,比如美丽如画、四季如春等一些词语上。
  2、新奇原则。要求所选主题要有新内容、新见解、新材料、新角度。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广泛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赋予原有的景物以新的内涵和诠释。我们所要描写的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都有大量的口头流传的故事或丰富的文学材料,可以针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找出其中优秀的、科学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富有艺术性的精华部分,去掉那些荒诞的、迷信的、无意义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鲜事物,或前人虽已经涉猎但还没充分表现出来的东西,从而获得新意。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推陈出新”。
  3、市场原则和与时俱进。导游辞创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步伐去挖掘时代赋予景物的特殊意义,不能只局限于所描述事物的本身而不顾及社会潮流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要满足时代旅游者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代旅游者的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也不断发生变化,使旅游资源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过时和不能再吸引旅游者的危险的可能性。
  (二)确立主题。主题,就是导游辞所要表达的中心,它体现了导游辞创作的主要意图。导游辞的创新写作也要重视主题的确立和提炼。通过一篇导游辞的讲解,要向旅游者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意图,要激发旅游者什么样的情感、认识和评价,从而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
  主题是导游辞的核心和灵魂。导游辞的主题决定了一篇导游辞本身的价值,更加重要地评价了一个景物的价值,影响了一个景物的价值。有的景物,本身的价值很高,但解说的导游辞并没有突出它的价值,使它变得平淡无奇;而有的景观,原有价值并不那么突现,但是经过导游辞的加工润色,充分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立刻让人们觉得有价值,并能够成为优秀景区景点。
  (三)借题发挥。导游辞通常都是依照旅游线路,紧扣景物进行讲解,但在介绍某一事物时,往往需要从内容上加以扩充和增补,帮助旅游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画面和实物本身难以直接表达的含义。因此,导游辞的创作在许多地方需要借题发挥。手法有:
  1、知识上旁征博引。例如,看到桂林靖江王陵中的横七竖九的门钉,导游可以给游客解释为什么不是横九竖九,就可以引出古代封建制度的相关知识,增加导游辞讲解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种手法,在很多导游辞中都是经常使用的,但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
  2、情理上借题发挥。下面我们看一段桂林芦笛岩景区的导游辞:“这是一片石林组成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两根石柱有顶天立地的气概,他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按照专业术语,其中连接着岩洞上面的和下面的一根叫做石柱,未连接的,上面叫石钟乳,下面的叫石笋。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不一样,每一百年里只长几十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那么在此我祝愿各位能够活到100岁,百年之后再来观赏着奇妙的‘双柱擎天’。”这段导游辞就借助钟乳石的生长速度来祝愿各位游客能够长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桂林旅游景区导游辞创新方法举例
  下面,我们根据导游辞创新的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桂林景区景点来进行导游辞的创新。
  (一)导游辞的修饰美化创新。成功的导游辞是需要多种修饰技巧的,例如下面一段漓江导游辞:“从桂林到阳朔,有八十三公里水程”。这段漓江景色碧水青峰,非常秀丽。田园似锦,江山如画,处处都在‘几程漓水曲,万点桂山尖’的诗情画意之中。今天我们可以一饱眼福,尽情欣赏。游览漓江,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特点:晴天,看青峰倒影;阴天,看漫山云雾;雨天,看漓江烟雨。所以,如果碰上阴雨天,那实在是您的运气。阴雨绵绵,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絮状的浮云穿行在万点奇峰之间,轻纱般的雨幕笼罩着秀水青山,将一幅幅烟雨漓江、诗意极浓的泼墨山水画推到您的面前。”这一段导游辞就成功地、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饰技巧。
  (二)突出历史文化背景的导游辞创新。桂林的两江四湖景区是恢复了宋代的游览路线,在游览讲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带领游客去欣赏和享受它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要告诉游客它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自然景观的历史性。不要孤立地去讲解某一个湖,要将桂林的榕湖、杉湖、桂湖与木龙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讲出它的历史背景及内涵。例如下面的导游辞:“桂林的两江四湖东接漓江、西通桃花江之水,恢复了始于宋代的水路游览桂林观光线。榕、杉两湖古称南阳江、阳塘、莲荡,与古称壕塘的桂湖以及漓江相连,形成了桂林的护城河。明代因城市扩展,三湖成为内湖。如今改造后的两江四湖又恢复了当时的游览路线,但现在的两江四湖运用了现代化的设备更加迷人,灯光夜景或幽似春江诗画,或艳如火树银花,展开了轰动神州的桂林旅游新画卷。”
  (三)导游辞知识性的创新。在桂林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区中普遍存在滥用神话故事的现象,导游辞中过多的神话故事传说会给游客以低俗、虚假的印象。因此,针对桂林目前导游辞现状,要多增加关于地理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的导游讲解词,提升导游辞品味。比如在讲到桂林喀斯特地貌的象形山石时,要适当讲解有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知识。比如桂林芦笛岩景区中有一个叫“舞台帷幕”的景点,我们就可以这样进行讲解:“大家请看前方,这像是一座舞台,演出刚刚结束,刚才演出的是壮族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金丝绒帷幕正在慢慢关闭,这个景叫‘舞台帷幕’,这种薄片状的钟乳石叫石帷幕,它的学名叫石幔,是一种洞壁沉积,即饱和碳酸钙的水不从洞顶或洞壁以水珠形式下滴,而是保持着薄膜状水流,沿着洞壁或者洞顶裂缝缓慢地流出,便结晶出连续成片的沉积,晶体平行生长,不断地增长,从而成为布幔或者舞台帷幕形状。”
  (四)导游辞意境的创新。导游辞要带给游客以享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创造一种意境。芦笛岩景区中有一个景点叫“高峡飞瀑”,有的也把它叫做“半首诗台”,我们可以这样介绍这个景点:“朋友们可在圆洞下面看到一块垂下的白色方解石,其形状恰似水花四溅的瀑布,从高山峡洞中飞泻而下,形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意境界。另外,还可看到两座绿树成荫的青峰,在彩云的环绕下,看上去很像矗立在那里的两个山水屏风。此外,附近还有两座小山,一只鸵鸟,正遥望着东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传说曾有一位秀才到此一游,见此美景,即景生情,诗兴大发,决心写下一首诗留给后人。遗憾的是此处太美了,秀才一时难以觅得恰当的语言来加以形容,最后,只成了半首诗就化作了一块石头。这半首诗便是:天生芦笛堪称巧,欲写奇岩下笔难。我们当中有哪位游客有兴趣对出下半首诗来完成秀才的杰作呢?”这样的导游辞就把游客带入了一种意境,给游客以想像的空间。
  总之,桂林景区景点导游辞创新,一方面要靠景区景点重视,全体员工悉心搜集资料与观察;另一方面要靠一线导游在实地导游讲解过程中二度创作,不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遵循创作原则,悉心观察思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桂林各个景区景点的导游辞创作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导游辞。■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9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