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0期/经营理念/正文

发布时间

2002/5/19

作者

-

浏览次数

1862 次

澳大利亚垄断性行业如何引入竞争

  澳大利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改革,试图将竞争机制引入垄断行业。1989年废除了联邦政府对通讯业务的垄断;1990年11月在航空业允许各公司业务交叉;1991年4月,联邦银行实现私有化;1995年4月,澳大利亚国会批准电力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竞争政策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通过向非国有经济开放原来的垄断性行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行股份化改造,以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这些行业内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促进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不同级别的政府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三级政府的职能不完全一样,财权也有很大的不同。
  联邦政府负责全国和跨州的事务,经济实力雄厚,兴办的企业和拥有的资产较多,因此在打破垄断的改革中,主要通过放松管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出售公有财产的方法,将非国有资本引入垄断性行业,促进龙断性行业内部形成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竞争机制。
  州政府虽然资产不多,但对本州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拥有可观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州政府在出售公有资产的同时,还通过招标的形式出售经营管理权,如南澳大利亚州将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网以24亿澳大利亚元的价格出售给私人经营。州内部公路建设和经营权通过招标方式出售给私人。各州管理的监狱已经有1/4由私人经营,政府对这些监狱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加以利用。
  地方政府没有多少资产,但是在改革以前,一些服务性工作是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如城市环境卫生、垃圾及废弃物处理、城市公园的管理、政府办公楼的清理等。改革以后,地方政府通过招标,将这些工作承包给私人企业。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等许多环节的跨地区的网络系统。虽然网络是统一的,但是各环节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例如输电网的建设,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由各电力公司分别建立自己的电网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在电网的经营中,对规模大的电网采取在较大范围内统一建设和经营,不开展电网间的竞争。而发电由各独立电厂进行,各厂在管理、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性,为发电环节形成竞争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澳大利亚在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中,输电环节的电网仍然由政府的企业统一经营,而在发电与配电环节,则采取措施,引入竞争机制。
  澳大利亚打破航空业垄断经营的主要措施是实现空运的自由化;一是允许国际航空公司与国内航空公司的业务交叉;二是私有化,将澳大利亚国营航空公司(从事国内空运)和快达航空公司私有化;三是不限制外国航空公司投资从事澳大利亚国内航空运输业的资本数量。
既要有法可依 又要政府监管
  澳大利亚许多垄断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都是在充分调研后制定方案,经国会批准后才实行的。因此,这些改革都是有法可依的。
  政府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强了对这些行业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澳大利亚设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如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是专门负责电力、电信、天然气市场交易的机构,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监督这些行业的价格和服务质量,而且接受和审理消费者的投诉。在电力行业还成立了国家电力市场管理公司)和电力法规行政局,专门负责电力市场法规执行情况和电力供应可靠性的监督和管理;通信技术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通信企业技术监督的机构,所有已建成的通信企业和新进入通信行业的企业,都要接受这个机构的技术评估。达不到国家规定技术标准的企业,将不得进入通信行业,或者必须从通信行业退出。
不盲目追求各州进行同步改革
  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澳大利亚各州有很大的自主权。例如,有些州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将政府举办的电力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但是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不支持把发电、输配电和电力零售企业出售给私人。南澳大利亚州1999年6月通过法令,允许将政府所有的电力企业长期租赁给私营企业经营,而不允许出售这些企业。
  总体来看,澳大利亚对垄断性行业竞争性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例如电信业改革后,由国营企业独家经营变成多家经营,特别是增值服务领域有20多家企业经营,形成了比较激烈的竞争。竞争使长途电话的费用降低了50%,服务的项目也明显增加,用户得到一定的实惠。电力行业改革以来的5年间,国内外投资达40多亿澳大利亚元,同期的电价也降低了10%以上。
垄断行业改革中引出的问题
  从澳大利亚改革中的情况看,私有化、股份化并不是引入竞争机制的惟一条件。只有在同一行业内打破独家垄断,形成由多家组成具有不同利益的经营主体的局面,才能够形成竞争机制。仅靠竞争机制还不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还需要政府的监督、协调和管理。
  垄断性行业中有些环节目前没有条件引入竞争,如何在这些环节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文/车秀文)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3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