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所以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般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确立应考虑的因素,从而对我国企业集团如何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企业集团通常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以资本或契约为纽带,在产品技术、经济等方面相互联系、共同协作,具有多层结构的母子关系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指大型企业集团在其财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标准样式及制度化,也就是财务决策权的分配、财务控制、财务监督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企业集团公司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将子公司的业务看作是母公司(集团公司)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对于整个集团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少的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产供销、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子公司只相当于母公司的一个直属分厂或分公司,投资功能完全集中于母公司。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保证集团企业财务目标的一致性;2、能统一指挥和安排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3、能充分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使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降低;4、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公司资金,降低资金成本,集中资金进行投资战略调整。
但这种模式业也存在其不足之处:1、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2、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高度集权给母公司带来决策压力,并且一旦决策失误将产生巨大损失。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其特点是财务管理决策权分散于各子公司,母公司起控股公司的作用,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其对子公司的管理强调结果控制,即对子公司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
分权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1、充分调动了子公司的积极性;2、子公司有了决策权,可以在市场上快捷的捕捉商机,并且直接做出决策,不需要进行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减少决策程序,提高效率,增加创利机会;3、有助于培养子公司的资金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使之更谨慎的分配和使用资金;4、通过分权,使母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得到分散;5、减轻母公司的决策压力,一旦决策失败,会减轻给母公司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减轻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其不利的因素:1、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集团整体利益,母子公司的目标不一致,子公司容易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集团公司整体利益;2、弱化了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3、不利于整个集团公司的协同性,会增加成本;4、难以有效约束经营者,企业资源调动受限,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容易形成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三)侧重集权、兼有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型与分权型是两种极端的管理模式,极端的集权,子公司没有主动灵活性,会使子公司经营机制僵化;相反,过度分权也会导致子公司一味追求个体经济利益,而忽视集团整体利益。侧重集权、兼有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强调恰当的集权与分权,这样既能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融合了集权和分权的优势。它的特点是在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母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子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控制。
二、企业集团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集团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应主要考虑股权集中度、子公司性质、集团规模、母公司经营者风格等因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企业集团确立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一)发展战略。集团公司采用哪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其财务战略而定,也就是需要考虑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一般而言,集团公司通常会对与集团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高度的统一管理与控制,倾向于采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而对于那些与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甚至没有影响的成员企业,通常实行分权管理。
(二)集团规模。一般而言,企业集团的规模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分权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讲,在以一个主体企业为核心、子公司较少、相互间的生产经营关系比较密切的集团中,主体企业的财务工作量较大,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集团的财务状况和效益,集团这时比较偏向于采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而当集团公司向大型化发展,子公司较多,经营多元化,彼此间的独立性较强时,集团比较偏向于设置独立性较强的财务管理部门,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
(三)股权结构。企业集团的股权集中度对其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影响也较大,如果子公司是独资经营,那么控股公司在财务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由于集权更有利于控股公司的全盘财务调度,故通常选择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而如果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是合资经营,考虑到合资人的利益与要求,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会倾向于分散权限。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控股公司财务决策权的集中度与其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成正向关系。
(四)企业文化。控股公司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公司传统的影响,比如,有的企业因其传统上的行政管理色彩造就了特殊的企业文化,实践中积累的富于特色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这些都将影响未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
(五)企业家的风格。集团公司企业家的个人风格也是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集团公司经营者喜欢分权式管理,那么其采用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将会很大;而如果集团公司的经营者更多是一个集权者,那么其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将会很大。
(六)竞争环境。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子公司对当地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也要求子公司必须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更多的财务管理决策权。因此,企业集团需要根据市场竞争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念和股权结构等情况,合理划分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权限。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
根据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现状,既不能绝对的集中,统得过死,影响子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将财权过度分散,造成监控力度不够或监管不到位,所以宜采用侧重集权兼有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鉴于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绝大部分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的初创时期,公司发展处于发展战略阶段,集团的发展急需充裕的资金支持,而由于历史原因,集团资金不足又尚未解决;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扩张,但扩张发展战略尚未得到集团内部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没有达到规模经济;集团发展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集团下属成员财务管理活动还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等。基于我国企业集团目前这种状况,应实行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但是又由于我国企业集团中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尚未完成,许多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尚未理顺,集团内部一些企业仍处于松散的横向经济联合状态,为调动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母公司应将子公司部分生产经营权、一般性的投资权、一般性资产处置权及普通财务人员任免权下放给子公司。因此,现阶段的我国企业集团应实行侧重集权兼有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及实行至上而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等措施,将使我国企业集团健康快速成长,不断发展壮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