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2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7/11/2

作者

□文/葛 萌

浏览次数

827 次

当前有关基层行政成本几个问题
  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从成本发生过程看,它由机构成本、运行成本和专门成本三部分组成。关注行政成本投入和产出有重要意义:一是其事关“节约型”政府的建立;二是事关人民负担的减轻;三是事关政府作风的转变。当前这一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十六大报告中中央就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提了出来。总体来说,从成本角度看,当前基层行政机关及其下属单位运转存在以下八大问题:
  一是行政成本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速度较快。大部分单位在近3~5年内的行政成本增长率都超过50%。造成成本快速攀升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一是人员工资的刚性增长和燃油费上涨造成的车辆维护、运行费(交通费)增加;二是近年各单位针对本部门、行业的事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这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支出控制不严,超标准、超预算支出现象屡禁不止,这主要体现在单位招待费、会务费、考察费等高居不下。
  二是行政成本内部结构不合理,行政部门人员过多。从行政成本各项明细分析,当前许多部门行政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人员工资、福利性支出,一些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支出超过总成本的50%。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资金用于事业发展?这也和基层财政相当一部分是“吃饭”财政的状况是相一致的。因此,目前基层行政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裁减冗员,这是行政成本控制的最有效也是最根本之路。
  三是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历史、单位业务性质、行业特点等原因,单位之间在人员待遇、公用经费保障、事业投入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近年通过部门预算、统一核算等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也有所改变,但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如某单位是公认的“清水”衙门,一年招待费仅四、五千元,而另一单位,人数与其相当,招待费高达近二十万元,前者仅是后者的四十分之一。
  四是部分单位行政成本不能准确预测和有效监控。这些部门主要指公安、国土等在乡镇有直属单位或派出机构的部门。按目前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的规定这些部门应将下属单位和机构涵盖在内编制统一的大预算,一切收支纳入大账核算。实际工作中,这些下属单位和派出机构法规意识淡薄,将收取的有关手续费、赞助费、返还款等不上缴主管部门而是直接在账外列支,几乎所有的派出机构存在直接在当地乡镇财政所报支各种费用的现象。如某市公安系统,此类未纳入大账的资金,几年内高达数千万元。这种情况下,这些部门的行政成本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和有效监控。
  五是部门预算对行政成本预测、控制作用未完全发挥。这几年预算的作用和重要性正被逐渐认识,但基层行政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检查中的先天不足制约了预算在行政成本控制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近年预算执行情况看,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编制不完整,专项资金未完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这种预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产生的问题是部分单位将日常行政成本支出挤入专项经费;第二,年初预算不科学、未细化,导致年中、年末追加指标过多,部分单位年末追加指标额占总成本的30%~40%;第三,随意调剂支出明细。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部分项目支出超预算较多,而部分支出又未完成预算,于是随意调节支出明细;第四,预算支出缺乏刚性,超预算支出无相应制约措施,部分单位视预算可有可无。
  六是高成本、低效益现象屡屡出现。投入成本必定考虑效益产出,行政部门也是如此,行政成本投入带来的效益应当包括一定的经济效益、事业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但目前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是损失、浪费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如,近年基层众多部门存在的招商引资支出,部分单位招商引资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为招商付出大量招待费、差旅费、中介费等,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引来,效益从何而来?又如,信息化建设,部分单位大量、高价购置计算机软硬设备,局域网、因特网全部接入,实际上工作中用到的只是上网聊天、打打字而已,这又有何效益?与目前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也格格不入。另外,如行政效率低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
  七是隐性成本不容忽视。隐性成本是相对显性成本而言的,它不易被人发现,但又大量存在。导致政府存在大量隐性成本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由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因此,行政单位某一时点的会计报表反映的成本支出是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支出,大量实际已发生,但尚未结算的成本遗留在账外。这一成本的隐性是暂时的,危害性较小。二是由于工作计划性差、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原因,导致大量潜在成本支出,这些成本实际是潜在损失和浪费。其危害性较大,也不易发现。
  八是效益审计、财政效益检查之路依然漫长。对于行政成本投入取得的效益如何科学评估,目前不管是审计机关、财政部门还是单位内部都还没有一整套有效的、科学的做法。审计机关积极探索的效益审计、财政部门摸索的效益检查都还处在理论层面。可喜的是,审计署在《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效益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这为今后的外部效益审计、效益检查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73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