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3期/产业经济/正文

发布时间

2007/11/2

作者

□文/郭 敏

浏览次数

718 次

信息产业持续创新功能经济学分析
  20世纪中叶,由于以技术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技术进步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数字电子技术,从而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信息成为人类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信息革命的发展简史,不难看到其创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其产业扩张以几何级的速度进行。电脑微处理器的集成构成每2~3年更新一代;内存条的记忆单元每18个月翻一倍;因特网用户数量每月增加15%~20%;软件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经济活动中从来没有过像当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如此巨大的创新现象。许多经济学者认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持续创新”。
  一、信息产业创新行为分析
  由于信息革命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不同于工业革命,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成本构成、需求以及生命周期都和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通常,工业时代所产生的创新是一种“硬性”的单向性创新,这种创新是在一种新产品被发明创造出来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厂商只是针对该产品进行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创新,由于这种创新行为是由厂商单向激励的物质性创新,所以我们将其看作一种“硬性”的单向性创新;而在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创新行为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也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我们将其称为“软性创新”。因为这样的创新较少涉及到物质性的生产,而更多的是实现信息产品计算能力的提高、处理信息速度的提高、容量的扩大、网络带宽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创新的差异性。信息产业的创新以倡导个性化产品为主,成功的例子不再是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单一化生产,而是提供比原有产品功能更强、性能更高的差异性新产品为主。这是由于大部分信息产品的生产是非物质性的生产,在生产信息产品的过程中,可变成本是很低的,这样就为厂商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创造了条件。为了迎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厂商必须在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版本上体现不同,从而实现信息产品的高异质性。这样,信息产业的主要竞争手段就是以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产品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二)创新的时间性。我们不难发现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较长,而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则比较短。这是因为在工业时代的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人类对物质、能量等具体有形的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消费等方面。许多工业产品都属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范围,因而物质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比较长。而由于人们对于大多数信息产品的需求都具有及时性,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因此其创新也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任何厂商所推出的信息产品,如果其性能比现有产品落后,那么这种信息产品是根本没有生存可能的。
  (三)创新的功能性。在工业时代,厂商所进行的创新活动主要就是改进产品工艺,以更低的生产成本来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争取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获得利益。而在信息时代,厂商的创新活动则着重于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计算机业中的“摩尔定理”是最为明显的例证。可以这样说,信息时代的创新行为是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使其能够执行新的功能。由于成本已经不再是信息产业的主要竞争手段,厂商创新的重点领域也就不再是改进工艺,生产出成本更低的产品,而是在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的用户解决方案,使其能够利用厂商的创新产品实现其原先不能完成的工作。
  (四)创新的互动性。当信息产业的某一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时,能够促进相关领域取得新的创新成果。例如,当计算机的软件功能更加强大时,就会对计算机硬件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计算机硬件厂商积极投入研究开发,而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又为软件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类似这样在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动式创新活动在工业时代的创新行为中是不多见的。
  二、信息产业创新机理分析
  信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呢?在信息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是很独特的。我们不难发现价格昂贵但性能较好(如高集成度的内存储器)和价格低廉但性能较差(如低集成度的内存储器)的产品都同时存在且拥有大量用户。为方便起见,我们仅定义两种比较典型的用户群体来考察这一现象:一类是性能偏好型消费者群体(简称消费者a),当市场上同时存在高性能、高价格产品和低性能、低价格产品的情况下,该消费者群体倾向于选择高性能、高价格的产品;另一类是价格偏好型消费者群体(简称消费者b),该消费者群体倾向于选择低性能、低价格的产品。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a对于性能的敏感程度高于消费者b,消费者b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于消费者a。也就是说,只要出现性能更高的产品,消费者a就会购买。
  设P为产品价格,B为用户每次使用产品时得到的便利,C为用户每次使用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如待机、启动等候时间,队列优先判别、链路配置时间等)。另外,假定用户对产品性能的偏好程度可以由其使用该产品的次数来衡量,使用次数越多的用户对性能的偏好越强。设用户使用次数为N。则效用函数应满足:
  f(N)=(B-C)•N-P
  设g(N)表示使用次数为N次的用户数量的函数。我们可以推断,使用次数多的用户(如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而大多数用户使用次数较少。我们可以得出:
  g(N)=-f(N)=-[(B-C)•N-P]=P-(B-C)•N
  这样,就可以推导出表示信息产品性能、价格和用户数量的需求函数,该函数是线性函数,其斜率为-(B-C),截距为P。对于消费者a群体和消费者b群体来说,由于有:Ba>Bb,Ca<Cb,可以推论出:
  (Ba-Ca)>(Bb-Cb)
  另外有:Pa>Pb。即需求函数中消费者a的斜率比消费者b的斜率大,表现在需求曲线上a为更陡峭的一段线段;同时,消费者a的截距也大于消费者b的截距,即在需求曲线上a的位置更高。(图1)








  也就是说,对于消费者a来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性能更好的产品,在性能-价格比中斜率较小,线段较为平滑;而对于消费者b来说,性能的提高并不能单独的刺激消费,因而斜率较大,表现为较为陡峭的线段。(图2)




                    


  通过信息产品需求函数,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信息产业厂商实现创新的战略选择。厂商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最优战略就是利用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偏好,提供不同的产品。设厂商提供给消费者a的价格为Pa,销售数量为Qa;提供给消费者b的价格为Pb,销售数量为Qb。这时,厂商能够获取的最大化利润是:
  ■=P■•Q■+P■•Q■
  为达到目标,厂商有两种选择:
  A、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研制开发不同的产品,并将其投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此时利润为:
  RA=P■•Q■+P■•Q■-FCa-FCb
  B、仅针对消费者a开发研制新产品,并且先将产品投放给消费者a群体;然后再将该产品降价销售,投放给消费者b群体。此时利润是:
  RB=P■•Q■+P■•Q■-FCa
  显然B战略优于A战略,所以厂商不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去开发创新,而应将其研究开发资源集中起来,进行针对消费者a的创新活动。厂商首先在消费者a群体中推出新产品,收取较高的价格;然后再经过降价,达到消费者b群体所能接受的价格水平后,最后再将该产品向消费者b群体推广。这就是信息产业中决定厂商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广时间先后顺序的机制。
  那么,信息产业厂商实施创新和推广的最佳时间,即何时创新又取决于什么机制呢?上文提到厂商可以通过调节两种产品的价格,使其总收益始终保持在一个最大化水平上。当厂商把原来面向消费者b的低性能、低价格产品的价格降至极低的水平时,就会将其淘汰出市场,同时将原来面向消费者a的高性能、高价格产品的价格降至较低的水平,向消费者b推广,从而在这一群体的市场中进一步地赚取利润。为了继续在a市场中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厂商就会在此时进行产品创新,将新的具有更高性能的产品推向a市场,从而开始新的一轮推广。
  信息产业厂商创新时机是由其产品组合的总收益水平决定的;同理,厂商淘汰旧产品的时机也是这样的机制确定的:当某项产品在a市场上的收益达到极大值时,厂商就会将其降价在b市场上推广。由于b市场上用户的购买倾向是价格更低而不是性能更好的产品,因此厂商必须将原来在该市场上销售的旧产品淘汰,以便为降价产品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
  三、信息产业创新激励分析
  从厂商本身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看,即使是垄断者,创新激励也是很强的。那么,针对竞争者来说,同样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针对消费者b开发新产品。由于原有的厂商(即垄断者)可能已经在向该市场推出相同性能的产品,因此新加入的竞争者必须以更低价格向市场推出新产品。由于消费者b的购买倾向性,因此垄断厂商和竞争者必须在价格上展开竞争,很快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到双方都无利可图的水平。由于原先占据该市场的垄断厂商是将其针对a市场开发的产品在b市场降价销售,也就是说,该垄断厂商已经在a市场上赚取了一部分利润,甚至可能已经收回了其研发成本,所以损失较小;而新加入的竞争者可能就根本无法收回研发成本。可以说,竞争者加入低性能、低价格市场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双输决策”。而且,针对消费者b群体所开发的产品大都不是技术最先进的,所以这种类型的竞争,只促进了降价,使消费者b受益,根本不能促进创新。
  (二)针对消费者a开发新产品。如果新加入的竞争者针对高性能、高价格的目标市场开发性能更好的产品,原来占有该市场的垄断厂商就会失去巨大的利益,为此,他必须开发出更加先进的产品以应付竞争。但同时,为了保持开发新产品所需的资金,该厂商就会放缓在b市场上的降价速度,以便最大限度地赚取全部利润;而新加入的竞争者为了收回其前期的高额研发费用,也将选择缓慢的降价策略,以便有充分的机会攫取市场上不同性能偏好的消费者剩余。可见,这种竞争减缓了降价,但加速了创新,使消费者a受益。
  综合来看,信息时代的消费者需要有不断提高性能的信息产品,信息产业的厂商则需要不断更新其产品,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构成产业优势,相反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厂商之间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创新确实是整个信息产业的主旋律。■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10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