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新疆北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现状,进行了论证和说明,并提出有益可行的建议。
一、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而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经济发展,物质繁荣,而且要文化繁荣,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超常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当前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人民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奋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二、新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现状——以呼图壁县、玛纳斯县为例
(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几年来,这两县按照区、州的布置和要求,通过抓阵地、抓活动、抓队伍、抓创建举措,使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两县在制定“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时,都把文化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大多数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把文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中,同步进行部署,指导和检查,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内容。呼图壁县先后投入240万元进行县影剧院改造,投资300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新建的“世纪园”体现了本地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为乡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玛纳斯县也先后投资了1900多万元,建了大型文化广场、水上乐园、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呼图壁县建有图书馆、电影院,共有6支电影放映队,35mm电影放映机10台。每年到各农牧区给农牧民放映。2005年给农牧区放映315场,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全县村级文化室总共66个,普及率100%。其中,标准文化室55个,高标准砖混结构文化室41个。
玛纳斯县文体系统有图书馆、文化馆、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全县12个乡镇建有10个文化站。截止2005年底,全县158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建室率达100%。其中,118个村建起了高标准文化室,并配备了微机和电子触摸屏,基本实现了“五个有”,即,有一套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有一套有线或调频广播;有一套桌椅齐全的办公设备;有一批门类齐全、数量较为丰富的图书;有一套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器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牧区的文化阵地设施面积已达两万多平方米,总投资已达9000多万元。仅2005年全县所建文化室10个,投入资金就达499.5万元,2005年县文化馆开展馆办活动达30余次,先后到五个乡镇十一个社区辅导节目80余次。电影站五年间累计放映5590场,平均每年1118场。
(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总的来看,大多数县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认识、思想上也较重视。但也有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把文化工作搁置一边。他们看不到文化活动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凝聚民心、和谐人际关系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没有长远计划,只是喊在口号上。
2、文化生活不丰富,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对农业劳作的减轻,他们越来越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娱乐、健身、求知、交流的需求。前边所讲的两县大部分设施主要集中在城镇。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是以看电视,打扑克为主。不仅贫乏单调,还造成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漫延,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和精神文明。这种状况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分不利的。
3、投入不足,文化设施薄弱。目前,北疆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一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二是人力不足。尽管设有专兼职文化专干,但经常被调去做其他的工作;三是许多乡镇村级文化室虽然建得漂亮、气派,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较少。乡镇文化专干经常被“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这都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5、县文化主管部门管理观念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县文化主管部门不是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而是把不少精力用于应付一些具体事务,对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很少,没有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北疆农村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议
(一)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要领导认识到位了、重视了,农村的文化建设就有希望。各级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纳入目标管理的责任中。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县、乡镇两级政府,要按照区、州的要求,根据本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逐年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尤其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要给予经费的保证。对创建文化体育示范的乡、村,应加大奖励力度和补助力度。为夯实民间文化的根基,扶持“三贴近”作品创作,县财政应在每年预算时安排民间艺术保护专项经费。乡文化站、县文化馆、图书馆都应保证正常的经费开支等,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三)健全制度抓考核。县、乡镇二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考核制度,要把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列入县、乡镇、村干部岗位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中。
(四)根据实际逐步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内容很多,如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的放映、数字文化信息的服务、有关“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给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的文化产品问题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经费不足的原因,以上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因此,各县、乡、镇、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逐年建设,逐年解决。
(五)创新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实行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捐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