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目前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人们意识到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是有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实践应用。在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建筑”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这种思想运用于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也应运而生,相关的研究、实践已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兴起的术语,现阶段学术界存在着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这几个概念的争论。只有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我们才会将注意力转向更加重要的实践上。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源、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然途径和关键因素。而绿色建筑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绿色建筑所作的定义,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节约、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建筑物。减少建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及影响。高效率地利用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
2、绿色建筑考虑的是健康、舒适和安全,为人们提供最佳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建筑。因而,我们强调的节能,并不是以牺牲人们的舒适度,人们的工作效率为代价,而是指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3、绿色建筑是对环境影响最小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筑。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变成自然的一部分,这样的建筑既适合居住,又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增长时期,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10亿平方米,城镇建设投资每年高达数万亿元,规模巨大。但是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耗用了大量土地,直接消耗的能源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用水约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钢材约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约25%。面对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形势,怎样在我国城乡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做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和环境保护,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改变建筑业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传统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和发展阶段,尽管建筑节能规范早已经出台,但是我国所有大城市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规范的也只有13%左右,能源消费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主要体现在:
1、绿色建筑认知的缺乏。目前,社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曲解“绿色建筑”的涵义。把“绿色建筑”等同于绿化,片面地追求豪华和所谓的高科技,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尚未健全。我国法律法规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度还远远不够。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绿色建筑的扶植政策。
3、绿色建筑的评价、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很多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不能给予高度重视,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同时,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实施和发展。
四、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知识普及,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内涵。强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观念的引导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绿色建筑的教育培训。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性人才;完善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加强绿色建筑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各行业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应用能力。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支持,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快绿色建筑法规建设。抓紧研究绿色建筑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税收、市场准入、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早提出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
3、制定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政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政策;另一种是经济性奖励政策。强制性政策是通过强制执行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其应用于绿色建筑的推广,目标明确,可以直接约束企业行为,效果迅速且明显;缺点是手段不够灵活。经济性奖励政策通过市场来影响政策对象,手段灵活。我们可以实行两种政策并举的方式。
4、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认证以及奖励制度。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耗认证、建筑节能性能评价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国家和地方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研究的支持力度,尽快完善绿色建筑国家标准体系和地方标准体系。
在“十五”绿色建筑科技攻关研究基础上,尽快制定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评估标准,通过实施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认证和绿色建筑技术评估、标识制度,规范、监督管理中介评估机构,切实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围绕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工作,结合本地情况,合理地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5、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有关绿色建筑的国际组织,参与国际绿色建筑重要规则、条约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密切跟踪研究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加强技术合作,推动市场融合,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五、结语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全民的参与,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勤勉和努力,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定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