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出发,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把主要原因归为三类,分别是: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最后根据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若干建议。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是有差别的,因而有必要区分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百分之百地“再现”企业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即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展现。“绝对真实”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求“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不现实的。实践中,人们所使用的大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即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来衡量,能够做到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描述准确,满足国家宏观决策和市场微观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相对真实”是会计制度研究者和制定者所要达到的最低目标。
因此,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上限是“绝对真实”,下限是“相对真实”,当会计信息质量低于“相对真实”程度时,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制度体系本身的质量相关。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制度的执行紧密相关,会计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会计制度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制度;二是会计制度执行人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因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导致的规则性失真,以及因会计制度未充分执行导致的违规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
(一)规则性失真。依据会计制度制定者所制定的一些会计规则不完整造成信息失真称为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会计规则的不完全性。会计规则不完全性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会计规则制定者能够在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道德要求,也不可能制定出万无一失的规则。原因在于:第一,由于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会计规则不可能涵盖已经出现的所有经济事项;第二,由于经济事务的不断发展,会计规则不能规范其颁布后才出现的新生事项。
2、会计规则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形不一,会计规则不可能制定得很完备,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要求和规范。规则为企业对具体事务的处理留有一定自主选择的余地,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现象。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便不可避免地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
(二)违规性失真。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从使自己受益而忽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动机出发,违背已有的会计规则,生成和披露达不到“相对真实”程度的会计信息,即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1、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和控股股东。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乎为零。公司上市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并不为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最多也只是要求撤换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证券市场禁入者,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并未受到实质性惩罚。
2、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致力发展经济,与虚假会计信息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我国却不一样,在国有企业的上市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争利博弈。将一个亏损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不仅为困难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而且也增加了当地经济的“活力指数”,上市公司的数量曾一度成为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特征值。显然,没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帮助”,任何一个亏损或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是无法直接通过事先设定的公司上市标准要求的。
3、中介机构。目前国有企业改组上市过程中必须涉及到的中介机构主要有: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券商、律师。其中,资产评估事务所负责对拟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等进行价值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拟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验证;券商将负责上市申请的全过程;律师主要负责对相关文件发表法律意见。在许多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处理过程中,都不难发现中介机构对公司上市过程中各种虚假信息的认可甚至协助制造的行为。
(三)技术性失真。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不够或由于粗心使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具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类会计信息失真称为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规则体系。完善会计规则体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主要包括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现代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它们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但很多情况下,它们又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程度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组合就构成了对同一会计事项不同的会计处理政策。而对会计政策不恰当甚至是别有用心地选择和运用,便会产生和披露出失真的会计信息。
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如果会计规则允许有过多的备选方案,使管理当局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甚至因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而丧失可靠性。从这一角度讲,我们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企业会计选择的余地,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如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因而,对于规则制订者和市场规范者来说,现在他们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当会计规则存在着一定的选择空间时,怎样找寻到既允许管理当局进行会计选择又能够控制会计操纵行为的平衡点,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转变政府角色和功能。要转变政府角色和功能,除应撤销所有的行业性政府管理部门而只保留综合性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部门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使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与任命权真正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来行使,而这一点恰恰在我国绝大部分股份公司中未得到落实。因此,政府若要真正地改善我国不良的公司治理状况,它自己就必须坚决地从企业主宰者的位置上退出,而只扮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三)加强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功能。在我国,由于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间契约关系的本质,使得行政监管难以发挥全面调整作用。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间具有契约关系的本质,使得某些监管措施的实施必须由证券交易所而非政府监管机构实施,根本无法借助行政手段加以规范。鉴于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间的基础关系是民商事关系,若擅采行政手段予以调整,必将打破监管与自律组织监管之间的平衡。因此,在证监会的工作人员不能承担太多的审核任务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应权力的分离,把监督上市企业的部分权责分给上市企业的交易场所、证券交易所。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上市的效率,还能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效率,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政府的监管成本。
(四)实施诚信工程,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培育相应的诚信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制度实施打造诚信工程
1、建立信用档案。不仅建立个人性质的信用档案,也要建立法人单位的信用档案,并且通过一定的法定或者付费的手段,使之对需要信用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公开,这样就可以解决某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相应的经理人竞争市场,使个人的违信成本加大。
2、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加大中心媒体的宣传教育力度,对全体会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