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现代经济发展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供给的紧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闭环式的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再用和循环(简称3R原则)为基本准则,使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匮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虽然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建国以来,我国GDP增长了十几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四十多倍,这种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我国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如果要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就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减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而资源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关系。我国过去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消耗大量的资源和对环境的污染而取得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利用率低,就无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循环经济能使我国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之间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但要求出口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出口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这对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资源消耗、生态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以人为本,而且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循环经济制度性框架,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经济效益相当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大多还是停留在摸索和试验阶段。
(一)思想认识不足,理论体系落后。循环经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人将循环经济的认识多限于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不知道循环经济是如何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于资源回收使用等方面重视不够。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核算体系也不健全。
(二)组织领导机构不统一,缺乏总体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循环经济还没有被纳入到国民经济的规划之中。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全面推进计划,各相关部门应当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使循环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法律框架。现有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可操作性不强。相关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机制,配套措施也不到位。
(四)循环经济激励政策不完善。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管理。由于我国治理污染技术不成熟,企业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治理成本较高,迫使企业不愿意处理废弃物。因此,需要政府采用一系列有效经济手段来激励治理污染的企业,使开展循环经济有利可图。
(五)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每个环节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相关设施的支撑。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最关键的开采、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设备水平不高。国内许多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三、发展循环经济对策思考
我国自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在探索循环经济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抓紧研究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形形色色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手段对公众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尤其要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进行理论宣传和干部培训,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撑体系。首先,要明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产权关系,实施对资源合理定价政策,对资源环境适当的有偿使用,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其次,政府应实施对生态环保产业优惠的产业政策,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限制和淘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再次,对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最后,对那些资源再生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应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为了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实践的发展,必须切实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权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
(四)建立新的绿色核算体系。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人的福利状况,也不能准确反映国家财富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的差值。新的绿色核算体系要与干部考核、政府绩效挂钩。
(五)采用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绿色设计是实现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发展和谐统一的一种闭环设计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污染的预防应从设计开始,把改善环境影响的努力凝固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将产品的环境属性作为推广产品的一个新的价值点。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领域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
总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前进道路也不平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实践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公众积极参与、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一个生态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