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7/12/1

作者

□文/史雪璟

浏览次数

1253 次

我国会计国际化策略研究
  提要 本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分析,深刻认识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所处的会计环境,找寻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探究我国未来会计国际化进程策略。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国际经济业务对双方都适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从而使各国的利益实现最优化的协调。会计的国际性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管理问题提上日程的,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在会计事务处理中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这样,一方面促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各国会计在履行对内管理职能时尽可能采用一些先进的方法。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指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学习、借鉴,并结合每一历史阶段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实现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
  我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标准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标准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下面主要从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两方面对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现状进行分析。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1、我国会计规范的形式。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都是以“准则”的形式来运用,但也有的国家是采用“制度”或“法律”形式。采用何种会计规范形式并不是判断一个国家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而关键是看其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国目前会计规范采用的是会计准则加会计制度同步实施的“双轨制”模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2、我国会计标准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有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民间和政府机构共同制定。一国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各国通用的。一开始,我国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套用英国、美国的模式。但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透明度不高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3、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制定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在1994年就已经拟定了我国自己准则的制定程序。除了“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于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经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必要”外,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与英国、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程序非常接近。
  4、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由于我国现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在制定时主要参考依据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会计准则方面有权威国家的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相互比较找出这些不同来源会计准则的共同点,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确定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从我国现已发布的每一具体准则中都能找出它们国际性的出处,但与国际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一个国家即使把国际会计准则当作本国的会计准则,也不能说该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就完全没有差异了,这只能说明该国从表面上看其会计准则实现国际化了。只有在该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说明该国会计真正国际化了。从我国情况来看,会计实务国际化还有很多问题。
  首先,从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实施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坚持以简单和有利为原则,导致许多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实务中得以充分体现。
  其次,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性,以及其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和受利益的驱使,导致我国的一些会计政策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性甚至被滥用的现象都比较严重,这些也导致我国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国际可比性了。
  最后,会计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的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要求这些会计信息不拘泥于会计准则,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其经营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高水平的合计实务,目前来看有相当的难度。
  三、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推动会计和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我们仍必须承认,我国会计和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正确处理我国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的关系。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面对会计国际化的历史趋势,我国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而应积极争取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切实把握住这一机遇和挑战,将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做法不失时机地运用于我国,获取我们应得的利益。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国际会计准则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套用,必须认真分析、比较其适用环境与我国当前环境的差异,然后决定我国应采用哪些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采用。
  (二)会计制度缺乏稳定性。我国诸多会计标准都是为了应付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仓促颁布实施的。一旦有新经济情况出现,过去老的会计标准不适用于新经济情况,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无章可循,这时,财政部就马上发布一个准则或制度对其进行规范。随着新经济事物的发展完善,没过几年,刚发布没多久的会计标准就变得过时、落后了,就又需要进行修订。带来的问题就是会计政策很不稳定,导致在会计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疲于应付,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于理解。
  (三)执行不到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有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规定,有的即使执行了,也是大打折扣,这使得我国质量已大幅提高的会计标准变成了摆设。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策略
  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国际化当然是指会计国家间的协调,但是具体到我国,又增加了一重学习和借鉴的含义。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要求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正确认识我国会计规范的差距,组织力量研究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以便逐步趋于一致。同时,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此类资料予以公开,以利于对我国会计标准的讨论、修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应广泛征询相关利益集团的意见,尤其是企业界的意见。因为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直接影响企业各个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调控制度。
  (二)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不能局限于遵循国际会计惯例,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强化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协调。在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情况下,我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协调,通过沟通、对话与合作获得对应的话语权和国际社会对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会计基础理论的特别关注。其中尤其应加强与经济背景相似、发展水平相当、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和合作,以区域会计协调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四)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加快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尽可能制定出一个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利益,又有助于促进会计国际化,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概念框架。
  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并非各国会计的统一化,国际协调并不意味着抹杀各国会计的特点。对于我国会计而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958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