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关于绿色管理: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环境与资源不受破坏的基础之上,这一发展理念已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世界许多著名大公司顺应潮流民意,重新修订企业发展战略,配之以全新的管理思维,“绿色企业战略”与“绿色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显示出勃勃生机。
所谓“绿色企业战略”与“绿色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消除污染,并推出能被新型消费一族所接受的绿色产品及服务。
那么,如何制定“绿色战略”,实施“绿色管理”呢?制定合理的“绿色企业管理”,关键在于掌握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把握“绿色消费者”的心态,详尽知晓环境问题,懂得它们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把这些因素转化为企业“绿色化”的实际行动。企业界要不断关注环境问题,为新兴的“绿色消费者”指路。在实施绿色管理中,企业应注意不断提高产品标准,最好以标准化的绿色产品认证系统即“生态标志”为基础。新的商业机会可能不是某些企业走向绿色化的原动力,但随着企业开始迈向绿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的赚钱机会。例证之一就是杜邦公司闯进了环境净化业,前景十分乐观。另外,“绿色企业”还应配有环境咨询顾问,它能帮助企业了解现在面临的复杂的环境问题,怎样面对绿色化未来的进展,回应新的环保需求,并从中获利。
“五R”原则:绿色管理是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以树立绿色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绿色技术为核心,以开展绿色营销为关键,以获取绿色认证为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专家预言,谁能率先实施绿色管理,谁就能在加入WTO以后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从国外先行企业的经验来看,绿色管理可概括为“五R”原则。即:研究(Rsesearch)——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决策的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减消(Reduce)——采取一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减少或消除生产流通过程中废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再开发(Rediscovet)——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保护再使用(Reuse)——积极参与社会区内的环境整治,推动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再使用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绿色管理以生态人假设为前提,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管理科学发展的一次新的飞跃。它必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三大需要: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抢占绿色市场的需要。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信息和绿色需求,企业只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才能赢得市场份额,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遵循绿色贸易规则的需要。1994年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对于其宗旨的阐述与关贸总协定的差别,最主要地体现在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上。它提出“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并根据它们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一认识的发展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价值观。环境与发展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问题,即所谓的“绿色回合”。因此,企业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只有实施绿色管理才能免遭贸易制裁,求得快速健康发展。
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冲破绿色壁垒的需要。专家预言,21世纪必然是一个绿色世纪,到那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将被禁止。企业要想冲破绿色壁垒,回避环境风险,只有实施绿色管理。
四项举措:定位绿色市场,调整发展战略。面对急剧扩大的世界绿色市场,企业应该迅速转换经营方向,应用绿色科技,定位绿色市场,进行绿色经营战略决策。
建立绿色组织,推进企业绿色化。绿色管理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由企业的高层次来推动。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组织,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通过绿色认证,获取绿色签证。当前,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外部认可,其产品也就获得了通往世界市场的绿色签证。对于企业而言,ISO14000除了市场效应外,还可以为其带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直接经济效益。因此,积极争取绿色认证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实行政策倾斜,鼓励绿色创新。国家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应当给绿色企业以适当优惠;在税收上,增收环境税,使污染权商品化,并逐步提高资源税,以弱化非绿色产品,强化绿色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绿色创新。
几个问题:绿色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重视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人性假设前提——生态人。绿色管理以人为本,但这里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生态人。所谓生态人是指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自然人和法人。生态人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立法的基础,生态人假定把企业的环境行为纳入了伦理道德(也包括环境道德)的范畴。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型企业都把环境保护列入企业宗旨,例如美国的杜邦、日本的松下、中国的海尔集团等。因此生态人必然重视环境保护,注意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进行适度消费。
由环境管理向绿色管理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主要集中在企业与社会的界面,即末端控制。新的环保理念强调预防,重视过程管理,这种管理包括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管理(重点是生态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包装管理和产品处置管理等。因此,环境管理要有组织、政策和制度的保证。绿色管理不仅包括了环境管理的内涵,而且强调环境保护是企业所有人的事。上至总裁,下至工人,企业所有员工和部门都要了解和付出努力来改善环境。因此绿色管理的内涵实质是环境的文化价值观,即绿色文化。
自我约束。早期的环境管理大多实施外部控制,如庇古税等。绿色管理则强调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变,例如ISO14000就是很有效的自我约束方式。1994年奥古斯特布希三世指出,安海斯布希的环保哲学基于这样一个信念:我们只是受托管理我们所寄身的世界,我们对地球、空气和水所作的每项选择,均以妥善保护为出发点,以造福后代,自我约束是绿色管理的基础原则之一。
产品环境价值研究。近年来,在国际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绿色消费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企业产品的质量价值已不再是占领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惟一因素,而是逐渐延伸到产品的环境价值。产品环境价值在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消费需求的变化涉及生活质量,消费需求、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的兴起;二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政治、法律对企业形成很大压力,因此,产品环境价值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全面实施绿色管理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房启珍 崔 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