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每次经过北京前门时,北京旅游集散地的招牌赫然入目,工作人员也会将旅行宣传卡片不停地发放到游人手中。类似的情景在北京西站、北京站、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主要景点随处可见。但仔细看卡片上的内容,几乎都是北京及其郊县的景点,除了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天津塘沽之外难觅河北和天津景点的踪影。如果在这张小卡片上,留出一点空间,展示河北和天津的旅游资源,让海内外游客了解到在距北京咫尺之遥的地方还有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和厚重的历史,也许会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开启一扇窗,促使三地旅游业走向合作之路。
现代社会一个城市如果单枪匹马在旅游市场打拼,很难形成大气候。要想做大蛋糕,必须以都市圈为依托,融入区域经济的整合之中,以集群优势,突出放大效应。京津冀三足鼎立,相互谋求“共利”,是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
一、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经济的发展要求京津冀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丰衣足食的简单生活,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次,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退休的老年人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希望在身体尚好的前提下出门旅游。此外,随着国内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经常穿梭于不同的城市,这些人在工作之余也希望浏览他乡的秀丽风光,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因此,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对京津冀地区而言,三地的经济交往增多,人们休闲理念不断深化,私家车不断增加,这些都为三地的旅游合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迎来海内外的大量游客,为京津冀旅游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二)旅游业是京津冀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京津冀都市圈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京津冀都市圈表现出我国其他都市圈所不具备的政治资源优势。同时,京津冀都市圈处在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位。但具有许多优势的京津冀都市圈为什么其发展远远落后于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圈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京津冀地区隶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相互之间缺少协调,在许多领域重复竞争,不能发挥区域的协同优势。目前,天津港、曹妃店港、京唐港、黄骅港之间的协调已纳入国家的规划。但这仅仅局限于河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天津港的合作与协调,如果以旅游业协同发展作为突破口,则有可能全面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将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形象,使京津冀地区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提并论;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劳动力的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差距,实现区域内的和谐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和互补性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京津冀地域相连,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处于河北的环绕之中。京津冀地区人脉相通,饮食文化相似,适合吸引同一类型的旅游主体。因此,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京津冀旅游合则互补共赢,分则割裂共损。
(一)在历史文化资源上,京津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北京在京津冀旅游占据突出位置,但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旅游区域是以资源的完整性为基础的自然区域,往往是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京津冀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京津冀人文资源形成的年代和周期相同,历史文化遗存是一个整体,起自秦皇岛山海关的明长城在河北境内绵延千里,穿山越岭,气势恢弘,荟萃了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清东陵、西陵等帝王陵寝,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建筑,与北京的长城和明清宫阙园林天然一体。天津原“九国租界地”,有风格各异的大小洋楼上千座,形成了世所罕见的“万国建筑博物馆”,构成了天津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北京、河北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二)在红色旅游方面,河北和天津则是对北京的有益补充。河北清苑的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模式中的典型代表、石家庄西柏坡党中央旧址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华北平原上演绎的无数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等革命历史遗迹,加上北戴河作为新中国夏都与首都北京的政治渊源,河北现代红色旅游资源无疑对北京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天津的觉悟社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铭刻了一代伟人的人生历程。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使游客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河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是京津冀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外,河北是全国地形地貌品类比较齐全的省份,江河湖海、山林草原、高原丘陵、广袤平原,绚丽秀美。坝上草原、华北明珠白洋淀、国家地质公园野三坡等自然景观让人如醉如痴。河北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定窑、邢窑、磁州窑和唐山陶瓷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廊坊景泰蓝、曲阳石雕、蔚县剪纸、武强年画、丰宁布糊画、衡水内画鼻烟壶、易水古砚、白洋淀苇编、辛集皮革、安国药材等名扬中外;河北梆子、老调、皮影、丝弦等饶有特色;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永年太极、保定康长寿之道独见魅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丰富和发展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京津冀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协同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不同的行政区划对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制约。“行政区经济现象”,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京津冀地区虽然地域上紧密相连,却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长期以来,各行政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时往往只从地方利益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地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没有形成互惠互利的观念。以地方利益为前提的政策导向使雷同的旅游项目在区域内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旅游资源和建设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三地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制约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区域旅游不平衡的合作基础也正奠定了互补合作的前提条件,促使行政区间努力寻找发展的契机,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盈发展。但由于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区,使旅游业发达的北京不愿意与落后的河北旅游进行合作,因为这种合作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在长期内还将阻碍合作的进程。同样历史价值的景区,在北京由于有政策、资金和信息支持,常常门庭若市,而河北的许多历史名胜则显得门庭冷清。例如,保定的清代直隶总督府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该署衙历经清代182年,先后有74人就任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但尽管如此,平日里游客也寥寥无几。
(三)旅游合作支撑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从道路交通来看,京津冀三地虽然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但存在关卡林立,互设障碍的现象,提高了三地间旅游的成本。河北的一些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其次,尽管从北京到河北的公路交通时间一般在一至三个小时之间,但拨打手机却要支付高昂的漫游费。此外,旅游景区周边的环保、绿化等都会对旅游景区产生影响。最后,旅游合作信息建设较为滞后,笔者搜索了京津冀三地旅游局的网站,关于三地旅游合作的内容寥寥无几。
(四)旅游企业合作不紧密。京津冀地区还缺少在资金、人事、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连锁企业和企业集团。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多是暂时性的,没有形成长期、稳定、规范的合作机制,没有真正合作的行动。各地区之间的旅游龙头企业缺少实质的合作,也导致京津冀旅游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
四、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协同发展对策措施
(一)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编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来临之际,“京津冀旅游合作会议”在天津召开,北京、河北、天津三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三地旅游局负责人共同宣布,京津冀将建立区域旅游协作会议制度;策划设计共同的旅游宣传口号,统一发布使用;联合开发三地的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提前启动奥运旅游行动合作计划,共同设计针对2008年奥运会的旅游产品。同时,京津冀旅游部门将共同建立联动机制,完善救援应急机制,对旅游市场进行规范整顿。以两市一省目前的旅游质监投诉电话为基础,建立三方旅游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热线电话,确保节假日24小时开通。但我们看到,这种旅游合作协议还更多地停留在倡议和个别问题的层面上,我们期待以该协议为契机,三地旅游部门联合编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京津冀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宣传促销,尤其是对北京和北京以外的世界遗产的整体宣传,进行京津冀世界遗产精品游系列的线路策划与组织,扩大京津冀旅游业的知名度;构建统一的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强三地的自然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宣传。
(二)加大贫困落后地区的旅游业投入,缩小河北与京津旅游业的差距。河北有许多自然条件很好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开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资源浪费。政府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等于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了条件。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主要用于交通、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以及旅游景点停车场、厕所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等。例如,河北清苑县准备建设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这是一个兼顾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需要,又符合做大文化产业、建设新农村要求的建设项目。预计展厅面积两千平方米以上、建设资金不低于2500万元人民币的全国一流红色纪念馆。但目前已落实到位的资金只有1800万元,资金缺口达八百万元,这对于一个县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资金缺口。希望有关部门能从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增加贫困地区的旅游投入,缩小河北与京津旅游业的差距。
(三)加快京津冀都市圈旅游环境建设。2007年4月火车第六次大提速和D字头动车组的出现,一小时直通京津,三小时直通京津冀已成为现实。同时,交通铁路也将与航空、公路交通融为一体,使京津冀的交通更加便利、快捷。在此基础上,是否考虑首先在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域内最紧密的范围内,撤销公路分散收费的关卡,使公路交通更加通畅,同时加强主要旅游景区的直通旅游交通建设。
三地旅游局的网站可否专门开设一个京津冀旅游合作发展栏目,建立一个互相交流信息的平台。在京津冀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可否设立旅游信息中心,相互为到访的或潜在的旅游者提供整个区域的旅游信息,甚至做到联合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的预订。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京津冀的范围内取消旅游企业经营的属地限制、三个行政区联合颁发一定数量的导游证,导游人员可以自由受聘于各个旅行社而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同时,旅游部门也要和环保、绿化、通讯等部门相互沟通,共同为旅游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总而言之,要从拆除制约整个区域内旅游发展的障碍入手,为旅游长期发展的合作“搭桥铺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四)加强京津冀旅游企业的合作。通过相互开放市场,促进区域内旅游者和旅游业资金、资产、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在此基础上,从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上入手,例如在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大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型综合性景区的开发上,在京津冀三地同时融资,利用资本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线,充分发挥国家和民营经济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企业实现跨区域联合,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改组、改造、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联合体,通过大型旅游企业带动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