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企业经营业绩一般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业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看出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发展潜力。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普遍采用的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基础上的、以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在这种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中,会计利润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的完善,这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逐渐显露出它内在固有的缺陷,即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价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另外,会计利润很容易被操纵,这样就很可能形成“利润泡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应该将企业会计利润结合某一个可以制约其质量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传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
所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所谓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以会计利润为主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质量与其评价指标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将会计利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因此要想了解其中存在的缺陷,必须分析会计利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利润分析指标:
1、每股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额。该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2、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
3、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差。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它反映了企业最基本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该指标是所有者投资的投资利润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所有者提供的资产的获利能力,即投入产出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管理资产、利用资源的效率,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平均数。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产出利润能力,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使用的综合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体来说,以上会计利润评价指标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由于会计利润在形成过程中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指标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利用以上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误导。
二、以现金流量为主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一)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联系。会计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现金的变动情况及结果。在假设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利润和现金流量在企业整个经营期间内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由于计算两个指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很难保持“同步性”。
众所周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三部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抵的结果。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是企业主营业务或核心产品获得现金能力的表现,也是资金流转的内部来源,它构成企业现金流量的主体。从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来看,经营活动是确定企业净利润的主要事项,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企业从外部筹得的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的编制就是通过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利润之间数量的关系。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联系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投资活动影响因素+筹资活动影响因素+经营活动中非现金因素+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运营资金因素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净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得到的净利润实际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支持。如果经营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说明企业利润有现金保障;反之,则表明企业存在虚增账面利润、现金亏空的可能;如果经营现金流量为负,企业可能陷入偿债与支付能力危机的困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会计利润要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才能是经营良好的表现,当会计利润没有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撑时,该企业的现金就会被抽干,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成了“纸上富贵”。因此,当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发生明显偏离时,可能会是利润操纵或业绩出现问题的预警信号,必须结合现金流量指标,全面分析和识别其经营业绩的含金量。
(二)现金流量业绩评价指标。现金流量评价指标,是以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为依据,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建立的。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来说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揭示出会计利润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只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而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体系。
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建立如下:
1、现金流量结构比率。现金流量结构比率=各项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企业的现金流量是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共同产生的,该指标反映了每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企业全部现金流量中的比重。其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从根本上说明了企业自身运作内部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所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各项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基础就越稳固,持续经营及获利能力就越好。反之,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差。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所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说明每股盈余质量越高。
3、主营业务收现比率。主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背后现金流量的支持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当期收入的变现能力越强。反之,说明企业当期账面收入高,而实际现金收入低,有很大一部分形成了应收账款,此时,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必要关注其债权资产的质量。
4、盈利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越高,说明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相关性越强,利润质量就越高。
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资产经过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即企业资产的收现水平。
与会计利润相比,现金流量克服了会计利润形成过程中诸多假设的局限,不容易被操纵,是相对可靠的“硬指标”。因此,如果我们用现金流量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就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企业业绩信息。
三、从现金流量角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由于现行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账面利润与账面成本难以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考虑而具有很大的缺陷,导致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则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现金流量分析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潜力。因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必须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企业利润的多少就好像一个人是胖还是瘦的问题,而现金流量好像是人体中的血液,连血液都没有的人还谈什么胖瘦呢?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在做出决策之前着重分析现金流量信息,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支撑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企业在一定期间获取利润的能力及利润可靠性程度的信息,而不被企业的高额利润所迷惑,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判。
(二)结合传统的评价指标。我们倡导使用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并不是要否定、丢弃传统的以利润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在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中也有其超越现金流量指标的一面,西方很多学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我们认为可行的方法是以现金流量评价指标为基础并结合传统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更为完善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克服原有单一指标体系的不足,以便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和评估,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更全面的分析方法和更客观的分析结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