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先后把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作为一项政策,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建立劳动关系的和谐?本文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指标及标准的设置,旨在为企业提供自我评估与诊断企业劳动关系的简便办法。
一、前言
2007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一条立法目的明确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构建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实践,认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是职工与企业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友好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伙伴关系,它既能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能让员工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素质、素养得到提高,个人奋斗目标的达成和生产效率的充分提高。所以,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包括从劳动关系的建立到劳动关系的终止,甚至劳动关系终止后延续一定的期间的各方面。即:规范的员工录用、规范的劳动合同签订、充分的职业技能培训、透明的工资福利制度及公开公正客观的职务晋升、健全的民主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劳资纠纷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显著增加,企业中的不稳定因素、不和谐问题就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要全面、科学、比较系统客观地反映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就必须在指标体系的设置时坚持以下原则。
(一)系统化原则。所谓的系统化原则,就是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的设置时,必须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大系统,将企业内部各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各因素进行汇总、归类,建立各子系统,而且系统具有连续性、关联性。这个原则要求企业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应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企业劳动关系中的情况。
(二)科学性原则。对企业劳动关系的评价,仅仅凭主观的判断和感知是不够的,也不能因为某一方面存在问题或不足,全盘否定或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在作为评价指标时,都必须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理解,不能搞抽象,也不能太模糊;要考虑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来源等可比性及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劳动关系。
(三)目标一致性。指在评价体系中,应在评价体系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的目的之间达到一致。具体要体现:评价体系与和谐的一致、评价指标反映和谐程度、指标权重体现和谐与整体要求的三个一致。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劳动关系的水平及和谐情况,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体现和谐与发展的共赢,而指标体现的是评价目的的要求,所以说,评价指标就必须与体系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可操作性。在评价指标的设置时,既要考虑数据的支持与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要考虑计算方法的简易性,还要让企业可以自己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复杂的指标和深奥的计算方法,给评估者带来困难,也可能难于操作或操作的成本过高。
(五)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的可比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同行企业间具有可比性;二是让企业从时间上也具有可比性。这样,劳动关系和谐情况在空间有水平就有客观的反应。
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点,对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若干个评价要素(或指标),即目标层次就是提高劳动关系和谐度,构建和谐企业;指标层为劳动者就业及薪酬状况,劳动者就业环境及受保护状况,劳动者的民主参与程度及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具体的评价指标有劳动合同状况、教育培训状况、工资状况,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状况,工会组织、劳动争议状况、经济效率及企业文化状况八个指标。
企业劳动关系和谐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关系如下图:
劳动者就业及薪酬状况评价是企业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签订(包括鉴证)状况、劳动者的教育培训状况及薪酬状况。其中,劳动合同状况主要表现为企业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鉴证的比例及方式,如是否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等;教育培训状况主要指企业劳动者在企业就业的稳定性及接受教育培训的状况;工资状况则从各个方面反映劳动者劳动报酬水平及企业执行工资支付及最低工资标准的力度和重视程度。
劳动者就业环境及受保护程度,评价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劳动时间及加班加点情况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
劳动者民主参与及其职业发展前景评价是劳动者自主决策的能力及其企业对劳动者的民主权利的重视程度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融合程度。工会组织的情况反映企业对劳动者在集体力量的综合体现,劳动争议反映企业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重视劳动者权利的程度,经济效益及文化反映劳动者的就业发展前景,劳动者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
以某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为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成为:就业及薪酬状况、就业环境及保护状况、民主参与与职业生涯发展。各指标的构成情况如下:
就业及薪酬状况指标构成如下图:
就业环境及保护状况指标构成如下图:
民主参与与职业生涯发展指标构成如下图:
四、结束语
社会的和谐,需要企业的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企业可以根据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通过地区、行业间的组织机构对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度情况进行评价,企业也可以对劳动关系和谐度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对评价得分较低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对的措施和对策,达到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会面临新的要求,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