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6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

作者

□文/刘雅楠

浏览次数

6940 次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一项新兴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间业务能否在竞争中坚持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战略课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现实意义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利润越来越少,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已将探索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因此,能否实现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手段,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目前,我国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侧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包袱沉重,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新形式下探索和研究新的经营策略,紧紧抓住传统业务,加速发展中间业务,减少经营风险。不断创新发展可使中间业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滚滚不断的利润来源。
  (二)以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契机,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金融理论创新的具体表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外银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凭借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短期内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财会、法律等各个领域,大力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必将推动银行内部的改革步伐,推出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以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为突破口,推动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正在深化改革,对于融资安排、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商业银行适应和扩大相关的中间业务,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代客理财等高层次服务也在不断扩大,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业务的不断需求。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机构设置都要做相应调整,必然推动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四个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实现创新与发展,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中间业务缺乏创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体制改革,冲出了旧体制的束缚,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思想观念上,特别是在创新意识上还不到位。存在重视存、贷款业务,轻视中间业务的思想,把中间业务视为“副业”,无足轻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投资咨询、代理发行、兑付证券及信用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缺乏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二)内部管理薄弱,影响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目前,有些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分头办理,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等问题。在规划和管理上,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创新机制。从管理的角度讲,中间业务的拓展与管理力度也弱于存贷款业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对中间业务的提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专业人才队伍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中间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越来越宽。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专业人才和配套设施和技术手段上,与国内外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老化,市场急需的国际金融、投资、证券和计算机等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制约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瓶颈。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中间业务隐含潜在风险。与快速发展的中间业务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法律法规上还比较滞后,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支持,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法律不健全,在一些新开辟的领域存在空白点,在法律上缺乏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影响中间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现行使用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领域、新情况、新发展没有做出详细规定,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加之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对银行中间业务形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三、加速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五点对策
  (一)以开拓市场为目标,抓创新促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应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如在代理发行政府、企业债券的同时,积极发展国际金融担保、代理清理债权、债务等业务及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二)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应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宣传与推广。此外,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及收益列为考核主要指标,激发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应进一步强化中间业务的专业管理,严禁擅自截留手续费收入及私设小金库。要加大监察考核力度,防止业务收益的“跑”、“冒”、“滴”、“漏”,切实提高中间业务的经济效益。
  (三)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是实现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开发运用网上银行、电子转账、家庭理财和信息服务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中间业务是银行的高技术项目,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国有银行应加大吸引中间业务人才的力度,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为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四)大力开拓优势业务品种,培育特色品牌项目。开拓创新是银行中间业务的生命力,不断推出市场急需、客户欢迎、具有独创特点的品牌项目,是大力开拓中间业务的首要目标。在广开营销渠道、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向证券业、保险业渗透的力度,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三业一体化的局面。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多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应坚持出精品、创品牌,培育出一批龙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断拓宽银行与客户的沟通渠道,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五)认真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信用、市场、法律、操作和信誉等多种风险。在中间业务品种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到风险防范问题。在银行内部要加强控制,严格操作程序,制定保护措施。要加强风险分析和预测,坚持稳健经营,规范发展。对创新开拓的新产品,如离岸银行中间业务、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应及时立法,规避风险。
  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收益状况、增强抗风险能力、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探索和建立一批新的机制,如中间业务创新、新品种审批、同业协调、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等。在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上应倡导新理念,探索新方式,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以中间业务的不断创新,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大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