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6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

作者

□文/曾 聪 郭 迟

浏览次数

4254 次

社会阶层结构与教育公平互动关系
  经过20多年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的重新构建。阶层的逐渐分化,表现在教育体系则反映为各阶层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矛盾,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社会阶层结构与教育公平的内涵
  (一)社会阶层结构的内涵。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的骨架,包括静态层次的社会分层和动态层次的社会流动两个纬度。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属性,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变迁,即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以社会分层为前提,社会分层通过社会流动得以实现,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利益占有与分配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适当的分层和差距使社会中下层有了向上攀升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但如果差距过大,又会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就会影响竞争的公平和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恰当的社会流动调整社会分层意义重大。良性的社会流动能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中低层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能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应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增加人们对阶级分层的认同感,形成一个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从宏观层面考虑,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安排上,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乃至阶层的社会地位与流动机会。从微观层面考虑,影响社会流动的一般规则可归为先赋性规则(即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如家庭出身、体质容貌、性别等)和后致性规则(即个人通过后天努力所获取的社会资本,如知识、技能、学历等)。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是在制度—政策安排与先赋—后致规则共同作用下的社会流动过程中得以实现。一般来说,封闭性社会里,先赋性规则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开放性社会里,后致性规则是主要的社会流动规则。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社会分层的条件下,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在探讨教育公平时,不能脱离社会发展阶段和具体的社会制度来谈教育公平,应把它与社会阶层结构和由此产生的阶层差别结合起来,把它与国家制度—政策相联系;不能过分强调绝对平等,把教育公平理解为人人接受同样的教育。既要看到教育不公平的现实,又要看到其产生的根源,尽量从社会各阶层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加以比较分析,才能有效理解教育公平。
  综合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公平给出的定义,本文认为教育公平应包括以下内涵:(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要素,这里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指能力相同的人,不论其种族、性别等都有相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2)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紧密联系。它是指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不论其家庭背景、个人出身,都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3)教育公平与国家制度—政策安排相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原则。(4)教育公平与特定的时代相关,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追求低层次的机会公平向追求高层次的结果公平演进的历史进程。
  二、社会阶层结构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社会阶层结构本身就是社会不公平的体现,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不平等占有的关系。不同的阶层拥有的权力资源、经济资源不同,这必然会影响各个阶层对教育资源的占有。
  (一)各阶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响着教育机会的均等。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性,而且越是精英的文化,其代际传承性越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手段。父母的文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研究表明:总体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拥有的入学机会就越多。我国各阶层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差异很大,这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下一代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
  (二)各阶层的职业职位差距扩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职位不同意味着地位不同、权力不同。家长的职业职位对教育入学机会有很大影响。教育公平受到权力的干扰,社会成员不同的职位形成不同的权利阶层和利益阶层,从而影响其在教育上的态度和能力,使得教育公平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
  (三)各阶层家庭经济收入差异的增大催生了更严重的教育不公。各阶层家庭经济收入差异的增大,致使其教育消费方式不同。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子女能够有足够的经济保障学业完成;日益增长的教育费用会使低收入家庭承受过大经济压力,这必然会影响其子女对教育类型、程度的选择。
  (四)现有的社会分层提升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社会分层具有促使人们奋发努力的积极意义。由于社会资源对于形成高层次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高层次社会地位对于占有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稀缺资源更具有优越性,这会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努力、奋发进取,不断提升社会地位。柯林斯认为,教育是社会各个集团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为获得经济优势、地位与统治权的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看出,越是复杂的社会分层,越能激发底层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对教育公平的需求。
  三、教育公平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
  教育的首要社会功能是社会化。教育通过对被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维护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再生产的社会关系。教育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帮助社会对个人进行筛选、教养和安置,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教育与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社会分层影响和决定了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并通过教育复制着已有的阶级结构,但同时有助于促进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具体表现在,教育为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提供了渠道。特别是对于处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现代社会主导社会流动的最重要的机制。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通过对教育公平的实现,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通过教育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育公平对实现合理的社会分层起着平衡和调节作用,能促进良性社会流动,牵引社会阶层结构正向变迁。反之,教育不公平会助推社会分化的加剧。竞争、筛选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基本因素。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从对教育资源的竞争开始的。教育资源的竞争不过是社会分层的折射。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由于教育水平的低下以及各种知识技能的缺乏,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他们进入主流社会,使社会筛选的公平性大打折扣,阻碍了社会流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教育结果不公平而产生的“文凭主义”、“文化壁垒”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原有不平等的社会阶层结构。这会激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动荡的不稳定因素。
  四、社会阶层结构与教育公平互动关系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社会阶层结构与教育公平的互动关系:教育公平的实现能促使后致规则成为社会流动的主导机制,从而影响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教育不公会引发先赋规则在社会流动中起绝对作用,形成封闭的社会阶层结构。
  两者间的消极影响: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不公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反过来,教育的不公会进一步促使社会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增强人们的不公平感,影响社会的整合度。社会分层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不同阶层难以获取均等的教育机会,就会造成教育的结果不公平。这会使得先赋规则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动力机制,阻碍顺畅的社会流动,形成文化壁垒,进一步强化了原有不平等的社会阶层结构,进而促成封闭的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的分层结构则会影响制度政策的导向,会导致更大程度的教育不公。
  两者间的良性促动: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社会流动与稳定的社会层次是相互促进和互补的,社会流动的形成除了合理的制度政策引导外,获取均等的教育机会即教育公平,无疑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使得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这种追求对消除现阶段社会分层复杂化对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对解决一系列的教育利益矛盾问题是有帮助的。教育公平能促使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更趋于理性和良性发展;而社会阶层结构对于教育公平的推动,也只有在合理的分层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873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