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6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

作者

□文/郭志云

浏览次数

5256 次

会计信息诚信问题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规范会计行为,使之如实地反映经营状况,实现有效监督。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成为会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2004年9月1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第四号审计结果公报,公布了788户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2002年少缴税款133.85亿元;2003年1至9月少缴税款118.94亿元,这些都是企业会计核算造假、纳税申报不实的表现,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使会计职业界面临“诚信危机”,昔日的“账房先生”、“铁算盘”成为“过街老鼠”,因此治理会计失真现象,加强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加强诚信建设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运作及其危害性
  会计信息虚假发布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具有欺骗性和破坏性,它会导致整个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丧失有效性。它一般由企业经营层、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组成,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它借以经济利益或权利为纽带,发挥不同角色作用,保证会计信息失真系统的运作。
  (一)企业经营者承担“导假”角色。企业经营者为了塑造自身形象粉色利润、实行包装上市伪造领导政绩的目的,提出造假要求或命令、指挥和“导演”整个造假行业的全过程,账上生花,使财务报表丧失其客观真实性,从而达到获取本无法获得的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会计人员承担了技术上的“制假”角色。会计人员作为经营者的下属,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无条件的执行命令。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本身不具备独立客观的地位,不具备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的奖惩、升职等均受制于经营层的意志,为了自身的生存,会计人员不得不承担技术上的“制假”角色。
  (三)会计中介承担了“护假”角色。会计中介机构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本身具有超然、独立的地位,但由于中介机构、行业管理不规范,加上同行之间恶意竞争,为了生存,不得不牺牲诚信、独立性原则,违心承担“护假”的角色。
  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主要表现在:
  会计的虚假行为首先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系统赖以运行的主要润滑剂。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其次,危害投资者。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并且影响招商引资的工作。而作为最大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再次,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因此,提高会计的诚信水平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不良的社会政治体制环境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土壤。一些政府和管理部门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如产值、GDP等,或其他任务,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并且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就数据论数据,为了保住官位和地区部门的所谓本地区形象,虚假数字应运而生;作为从属关系的会计人员,在下岗失业转岗和违反原则做假账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追求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生存,会计信息服从了所谓的政治需要。
  (二)利益追逐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动力。公司管理当局受利益驱使,违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编制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是担心经营业绩不好而面临退市的危险,有的是想从股市中获得配股的巨额资金。就拿10%的配股生命线来说,由于监管部门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财务报告中,这使不少上市公司尽力达到净资产收益10%的“结果”。证券法还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证券交易所可暂停其上市,公司在其暂停上市的宽限期内的第一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中国证监会可以终止其上市。面临公司利益的压力,会计作为经纪人和个体利益者都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最终博弈的结果是选择做假账。
  (三)会计原则和政策的缺陷是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潜在原因。现代财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实行应计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这些项目来粉饰业绩或隐瞒财务成果。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必须贯彻稳健性原则,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带来很大的主观性,他们可以高估(或低估)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另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本补偿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资本的补偿,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能用过长的十几年来摊销,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迅速诞生而导致目前的技术、产品过时,甚至一文不值。而传统的折旧方式的确适应机器工业时代,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方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因此,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于是就“饮鸩止渴”,不讲诚信,靠造假来吸引投资者,刺激新经济的发展。
  (四)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根源。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不必为公司上市后利润的下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充其量发表一纸道歉声明而已。除非事后该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应,比如类似琼民源的市场舞弊行为。另外,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他们受到实质性的处罚。而政府鼓励或默认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况且他们是打着发展地方经济、为民造福的招牌,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对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性。
  (五)信息不对称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主观可能。我国证券市场一般只对过去的价格信息和过去的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掌控的程度是有差异的,通常信息供给方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而信息需求方对信息的把握是不充分的。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及手中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或利用市场的不完备对信息披露有所保留。同时,由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制度,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就成为可能。因此,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会利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造假。
  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沦丧、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机制弱化等也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矫治对策
  (一)注重改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社会舆论导向。会计人员作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其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会随着社会变化发生同样的变化,会计造假只是众多非诚信行为的一个方面,不可孤立地看待。可见,社会环境和职业道德对会计诚信有着重要影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要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财经法纪教育,使其带头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不干涉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不讲诚信,人人喊打”的环境。我国的会计监督环境应构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为导向,司法监督为保证,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环境和监控体系。
  (二)实现会计人员投资委派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法》虽然赋予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权,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经营者的依赖性,要会计人员监督经营者乃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实现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制才会使会计人员拥有地位上的独立性,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才能切断他们之间的地位从属和利益依附关系。
  (三)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及时防范会计诚信的缺失。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发生企业造假的概率相对较低,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内部监督与约束机制。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概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以及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公司管理阶层之所以可以大胆粉饰财务报告,就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制度。
  (四)加强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财政、审计、税务、证监会和注册协会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会计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对“客户”必须定期更换,打破与上市公司的“蜜月”关系;其次,引入淘汰机制,使信用等级下降和违纪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实现重点监控,进行整顿规范,对参与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坚决、彻底的逐出会计业;再次,加重对会计师和事务所违规执业行为的处罚。乱世用重典,要让造假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使他们感到造假行为的成本高昂,做到“收不抵支”而不敢铤而走险。
  (五)完善契约关系,建立真正的委托人制度。契约是现代社会各种关系维系的基础。会计在现代社会成为维系投资者和经营者、市场与企业、管理者与公司职员,甚至包括企业与政府、客户与消费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会计诚信原则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契约关系,经济信息的纵向(企业上下)与横向(人与人,企业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真正的委托人制度就可以消除委托方的信息劣势,满足委托方监管代理方的会计信息要求,会计诚信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六)完善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研究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对会计原则要进行细化,明确其内涵、应用条件和范围,适当增加财务报告的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规范会计政策的应用,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从而减少会计造假的施展空间。同时,由于资本补偿在传统会计学中已有规范的方法,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而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的无形损耗使各利益集团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财务丑闻源于资本补偿危机,相形之下,会计诚信势单力薄。所以,研究实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七)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有关的法律制裁内容,特别是对单位负责人的制裁。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解决处罚弹性问题,认定具体的违法问题度量标准,操作有章可循的民事赔偿制度,实行民事赔偿无限额制,加重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修订《会计法》,让企事业单位、政府及部门负责人承担会计作弊的全部责任,斩断隐藏在会计背后的“权利干预”之手。当然,会计人员做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还不能溜之大吉,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
  (八)设立公安经侦驻财政部门办公室,实行举报追究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亦可看作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会计打假不仅要靠财政部门及中介机构的检查监督,还要借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力量。各地公安部门经侦队应设立驻财政部门办公室,对“消费者”举报的作假情况,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核实,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所造成的损失要最大限度的赔偿,公安部门按赔偿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罚款,同时给予造假者行政、刑事处罚。
  总之,会计诚信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从维护企业公信力的高度来认识会计诚信问题。随着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向“大集中”方向的发展,会计造假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泛,会计反假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是一场取决于制度、道德、政府、民众等多种力量的系统工程。与国际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相对低的阶段。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体系、会计控制体系将会更加完备,通过诚信再造,会计工作必将实现其管理职能的真正内涵。■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5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