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7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

作者

□文/杨青芬

浏览次数

1724 次

论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共生性
  随着经济组织范式的不断创新,产业集群作为提高产业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途径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供应链包括了从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其与产业集群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供应链的形成和集中过程,因此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在经济发展中也就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完善、共生共存的关系。
  一、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中看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融合
  关于产业集群,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第一个研究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ell 1920)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描述了集中于某些地方的“地方性工业”的原始形态(这里的“地方性工业”就是被马歇尔称作“产业区”的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他指出“产业区”内的核心企业“……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行业秘密也不再是秘密”,而且可以带动辅助行业的发展,为它提供“工具和原材料,……提供运输,而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获得。
  与马歇尔的角度不同,韦伯(Alfred Weber,1929)提出了古典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认为,集聚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大规模经营相对于明显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可以说是一种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大规模经营的利益”或“大规模生产的利益”所产生;二是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聚利益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M.E.Porter(1998)认为集群(cluster)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某一区域的集合。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集群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部门机构。
  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企业网络。吴思华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信赖的成员组合,成员之间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的非特定合约关系。赖士葆则认为产业集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个体企业间所建立的长期关系,这种关系不一定以契约来维持,而可通过承诺与信任来进行。陈雪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连成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关系。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集群的研究成果和认识,产业集群既有网络组织的特点,更具有供应链系统的特征。换句话说,产业集群是企业纵向分工协作高度发达,横向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而形成的供应链系统组织。如果没有供应链特征的存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会有生产同质化、无差异产品的可能,最终结果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如果没有集群网络特点的供应链系统组织,则有可能会因只有合作而无竞争而沦为低效率的组织。因此,产业集群从本质上讲是基于集群网络的供应链系统,它是集群网络和供应链的一种有机融合。
  二、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共生性研究
  传统上,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即便是结合起来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集群,如研究集群中供应链的类型和结构等,而较少关注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共生性与互动关系。
  最先明确地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系起来研究的是Humphrey和Schmitz。他们认为,集群企业从供应/价值链中的关系和合作层的角度看,存在四种形式:“短距离”市场供应链、层级(hierarchy)供应链、准层级(quasi hierarchy)供应链和网络(network)供应链。每种结构类型的供应链特点不同,导致企业合作模式也不相同。国内学者蔡根女根据核心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环节,将产业集群分为以营销企业为核心企业的需求供应链以及以技术研发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种子(seed)供应链。
  对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共生关系,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
  (一)产业集群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产业集群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众多的企业在某一地域的集中,但是这种集中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在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的企业共生,是一个生态化的企业群体。在这个生态群体中,各企业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相互协作,上下游配套企业可以共享产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知识产权和管理知识,这些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生共存。这就为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直接导致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
  根据葛昌跃等的相关研究,供应链整体的产出能力分别与供应链所处的组织环境质量和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能力呈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独立生产能力,它还依赖于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共享效应,以及企业所处的组织环境质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加速了企业间的协同进程,也给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
  1、产业集群增加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同能力和共享效应。在长期本地化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产业集群内形成了特有的关系网络、知识文化氛围以及区域信息交流的平台。由于地域的集中,其内部成员业务上的联系更紧密,互补性更强,使得在知识创新行为中通过免费或付费的方式能够方便与经济地获得其所需要的知识与设施;企业还可利用集群提供的公共设施、专业服务机构,甚至共享集群的品牌形象。集群中企业联合紧密,共享利益,大大增强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同能力。
  另外,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产业集群的运营机制的基础就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这种合作会使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技能、资源,增大了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共享效应。
  2、产业集群降低了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产业集群是一种降低供应链企业间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这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会使相关产业构成一个虚拟的整体,在这个体系内各成员企业遵守相同的制度安排,避免了不同制度之间的摩擦,也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畅通;由于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优势,集群内的企业在每一次的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减少如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减少资金的占用;更重要的是,集群内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以及集群为企业提供的创新氛围、知识人才的集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使得企业具有“根植性”和较高的迁移成本,企业的失信将会使之承担巨大的损失。所以,在一个集群中,信息成本和失信的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性都会降低,从而使得集群内的交易成本低于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并且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企业间的信任合作体系,将直接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内部谈判成本、讨价还价成本、拟定和监督合同履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使整条供应链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供应链企业低成本的运营,最终会带来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供应链促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前面已经提到,如果没有集群网络特点的供应链系统组织,产业集群就可能会因为只有合作而没有竞争沦为低效率的组织。这是因为供应链本身所具有的遴选机制在动态的调整产业集群内的竞合关系,为了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对市场需求做到及时响应,在供应链的运营过程中,长期存在着“组建——筛选组员——淘汰——组建”的动态循环,可以对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对备选企业具有一定的挑剔性,这种选择性和流动性所具有的压力,将会极大地加强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意识以及创新的步伐。
  对于处于价值链横向节点上的企业而言,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一定强度的竞争会促使创新的发生,然而合作也并非是没有必要。因为创新往往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程,对于单个企业来讲,独自进行创新难以获得成功,面对诱人的市场机遇以及自身技术和资源的有限性,合作是实现多赢的最好选择。对于处于价值链纵向关系的企业来讲,他们由于能够共享彼此的信息,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也可以取得共同的发展。可是他们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因为创新能力的高低、拥有优势的强弱,直接决定他们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盈利能力。供应链的这种调节机能能够确保企业在适当竞争的同时维持高度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促使产业集群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此外,供应链对于产业集群来说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供应链对于产业集群企业的整合以及其价值转移功能。供应链的运营理念是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业务外包、虚拟经营等方式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拥有相关核心能力的企业联系在一起,组成产业集群,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动态地共同进行价值创造活动,而且还以支撑性实物的形式将产业集群的优势商品化,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再逆向传递到产业集群,于是就形成了最后大家所看到的现象:产业集群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集群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
  作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区域产业集群也是全球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必须考虑到区域产业集群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把区域产业集群放到全球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去研究。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服务业的发展,各相关产业不断深化,产业链的长度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供应链各环节更加细化,而且各环节会跟着产业的不断成熟还会继续分化,如果人为地将产业所有环节都拼凑到一个区域范围,将会使这个集群变为一个“小而全”的低效率组织。因此,要使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最优化,就不能将其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而要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供应链的合理分工与配置。而不同的区域产业集群在其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中都会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处于不同的分工环节。
  总之,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出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它们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企业的运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不足,以及分散经营与市场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我们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共生关系,使其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00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