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和谐会计的构建也拉开了帷幕。笔者认为,作为会计核心基础理论的会计基本职能,对于揭示会计本质、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重要时期,明确会计职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会计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状况,从和谐构建的角度出发,通过会计核算、决策和预算职能的延伸,对会计职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和谐与会计职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会计事业发展而言就是建设和谐会计。
什么是和谐会计呢?现阶段尚存在不同的表述:有人认为,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合作和宽容的会计,秩序和法治的会计,公平和诚信的会计,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于玉林授认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和谐会计是指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以资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行为,采用的会计手段进行规范,以便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
会计基本职能是会计一开始产生就具有的贯穿于其始终的职能,它体现着会计本质,是明确会计工作内容、确定会计任务的理论基础。当然,会计基本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深度、广度、精度都会因为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等的变化而逐渐提高。随着和谐会计构建工作的加进,会计基本职能必然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
明确会计基本职能不仅有助于揭示会计本质,更能够在纷繁的经济活动中指导和制约会计工作,并对其成果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进而推动会计健康发展。在推进和谐会计构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明确把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在新环境下的扩展,从而保障会计和谐化建设进程。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基本职能的各种认识。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到马克思关于簿记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一论述的启发而开始的。该研究在八十年代达到高潮,界内对于会计基本职能的认定存在以下多种观点。“一职能说”:认为只有反映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二职能说”:《会计法》将会计基本职能表述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葛家澍、余绪缨主编的《会计学》教材将会计职能表述为“反映和控制”。 “三职能说”:计算、控制、预测。“五职能说”:反映、监督、预测、控制、决策。“七职能说”:反映、监督、预测、控制、决策、分析、促进。
笔者认为,上述部分会计基本职能的观点使会计职能之间出现了交叉重复现象,造成了职能和任务的混淆,这反而阻碍了对会计基本职能的认识和研究,不利于会计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明确会计基本职能及其在和谐会计条件下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现阶段我国对会计基本职能的认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者采用二职能论来阐述会计基本职能,认为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会计监督不可能脱离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又始终围绕着会计监督的目标进行。
三、会计职能发展新趋势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一直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方面都相对偏重于财务会计。同样,会计职能的界定也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展开的。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这显然与企业的科学管理相违背。
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数值和会计报表资料进行加工、改制、延伸,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或个别经济事项做出预测、决策;管理会计所预期的经济效益能否达到,预测、决策的正确与否,最终又必然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大的认可,其在理论和实务方面都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综上可知,在企业健康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随着会计各分支学科和谐、有序地发展,会计职能的界定必须从会计学科的整体角度出发,以保证会计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经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会计职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已日显突出。
(一)会计核算职能的深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经济活动多元化发展迅速,业务往来形式多样,传统观念的核算职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会计自身及利益相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纵观近几年的财务报告,表外辅助信息的数量逐年递增,关联方交易、会计政策变更、资产重组等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披露信息。随着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完善,事后反映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计划、决策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要由原来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化为复合型信息。即会计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结合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历史性信息,还要披露前瞻性信息;不仅要披露企业的整体信息,还要披露分部信息。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将成为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综合性信息,从而保证资本市场及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各个环节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保证会计工作与企业运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协调,会计核算职能具体应向以下几个角度深化发展:(1)运用规定计量标准和尺度,客观、准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2)对非计量性的相关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客观、正确的描述和反映;(3)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账务进行处理,综合、整理、分析会计信息;(4)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估,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5)运用相关方法预测、分析企业经济活动。
(二)会计决策职能的科学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企业管理的性质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决策科学化被提上了日程。现代企业管理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
1、以信息形式辅助会计决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系统内部、外部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及有关行动的反馈信息以辅助决策。
2、用计算机辅助决策。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企业管理应用的重点逐渐转向企业的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等高层次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决策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迅速开展。近年来,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迅速发展,为科学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以模型与数量方法辅助会计决策。科学决策一般要依据一定的模型与方法,会计决策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各种有普遍意义的决策模型与方法,辅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4、单目标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现代决策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这不仅指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目标是多目标,而且除了经济利益外,企业决策的目标还包括更广阔的社会和非经济领域的目标。
(三)会计预算职能的细化。预算是以决策为基础,是决策所制定目标的综合表现和对该目标做进一步的分解、落实与具体贯彻实施的重要依据。随着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预算职能在企业中的作用亦日益明显。企业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既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加以固化、量化,将制定、执行预算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调整企业策略,最终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细化程度也相应提高。预算工作已渗透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
1、全面预算保证了企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有利于其有效落实。预算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企业战略目标,预算体现的是企业战略意图,其实质是根据企业战略来配置资源。
2、企业预算有效控制日常经济活动。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全面预算为依据,通过计量、对比,及时提供实际偏离预算的差额并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完成。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基本职能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相应的扩伸,会计管理职能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中枢地位日趋明显,会计管理职能已表现在企业分析、预测、决策等各个环节之中。诚然,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体现也尚不完善,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为和谐会计的建设提供了营养充足的土壤,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管理职能必将成为会计的重要职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