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但同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对于研究、预测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现状。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从起步到现在,在我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会计软件开发和应用的高潮。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打印工资表到今天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已经可以完全取消手工记账,实现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的电算化。
1、已经实现通过网络报送数据,逐渐发展会计的网络化。目前,商业部系统不少地区的会计报表已从软盘递送进入计算机联网化阶段,从而加快了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和传递,及时满足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促使企业尽快把计算机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另外,我国的各大中型企业和软件公司也开始研究网络会计,并开发能实现网络会计的软件。例如,我国著名财务软件开发商用友、金蝶等提出的网络财务方案,就把Internet/Intranet网络与财务软件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完善地融合。
2、先进的管理型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得到国内软件公司的重视。在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GARTNER GROUP提出开发的,能通过企业现金流、物流来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设计的ERP系统。目前,我国已有多家财务软件公司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后成功转型开发出ERP产品。
3、大力提倡“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种核算和编制报表,或者说主要是实现财务会计的电算化,但是从ERP系统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会计软件市场研究的焦点已经集中到了以管理会计电算化为目标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研究上。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主要差距分析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没有发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作用。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发布方式上。但当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向股东发布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更无法达到电子商务的要求。
2、电算化会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削弱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电算化会计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这种会计信息系统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没有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另外,人机交互功能不发达,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没有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会计软件开发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大都仅仅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很少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并没有起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效果不理想、成果也不明显,会计软件还只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软件开发阶段。
4、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上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他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来看,国外在20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职能,并开始研究会计的网络化、MRPⅡ、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会计软件开始向管理型发展。八十年代初、中期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由日常一般管理型向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出现了ERP系统等。从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正处在国外七十年代的发展水平上,即实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再结合我国电算化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对其发展趋势作如下的依据分析:
首先,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现今,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兴起,不仅加快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强了企业内外部的联系,还推动了传统会计的理论发展和更新,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广阔无限的发展空间。于是,网络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必然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其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跳跃式的发展特点,使得我国在信息系统的选择上,跨越了国外在七十年代所开发出的MRPⅡ系统,企业直接接受并使用了比较先进的ERP系统。从而达到企业的信息化,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与其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所以,将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必然向ERP系统的方向提高和扩展。
最后,对于会计软件的选择。我国会计电算化具有起步晚、起点低、难度大的特点。我国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发展市场经济,会计工作基本是手工和半手工处理,多种记账方法并存,企业管理工作基本薄弱,使得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再结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我们可以推断:就短期而言,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上,我国应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而从会计软件的开发上,应结合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开发以管理为主的会计软件。就长期而言,在“管理型”会计软件在我国成熟应用之后,我国也应像国外现今的发展一样,开发并使用以决策为主的“决策型”会计软件。
基于上述对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认为面对WTO、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我国会计电算化必须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全面实现网络管理和全面支持电子商务应用的一种全新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