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8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2/1

作者

□文/冉 玲

浏览次数

1509 次

跨国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影响
  一、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并购还相对较少,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无论从外方的角度,还是从中方的角度,跨国并购的浪潮都会在我国出现。
  (一)从外方的角度,外商来华投资的第一位动因由原来的利用我国低廉的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为现在的利用市场优势。外商来华投资占领中国市场是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首要动因。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是跨国公司从自身经济和利益的角度考虑采取的行动,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需要——以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获得高利益。外资热衷于并购我国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构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外商来说,采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是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为快捷的一种方式。与直接建厂等投资方式相比,利用股权投资控股,并购当地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已有的生产经营体系,特别是销售体系,迅速实现争夺新市场的目标。而且,控股并购实际上是将竞争对象纳入自己的实力,从而减少了竞争对手,弱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强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外资企业愿意以并购作为自己的核心经营战略,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生产设施,以保护、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二)从中方的角度,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将提供众多的并购目标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到一个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要实现国有资产的宏观优化配置。资本的优化配置靠两种方式:一是增加资本的投资投入;二是存量资本的重组。在国内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存量资本的重组尤为重要。在我国国有资产中,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资产比重占50.7%,重型企业占27.5%,小型企业占21.8%。从国有资产配置的有效性来说,这些小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并不需要采取国有经济的组织形式;同时,国家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继续向企业注入所需的资本金。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维持国有资本的现有格局,必须进行重组。很多企业需要改制或重组,必然涉及到巨量的资金。而我国目前的企业资产重组是一种资本不足的情况下的资产重组,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来并购,重组一批中小型企业,解决资产重组过程中的资本不足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二、跨国并购对国有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跨国并购有利于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和历史包袱。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难以顺利推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和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非常沉重,对企业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1)政策性负担本身年复一年持久地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2)国有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机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来求得生存和发展,而是利用自身的特殊困难与国家讨价还价,要求国家出台抑制竞争的保护性政策。
  跨国并购的作用在于能够促进国家对允许被并购企业的政策性负担的剥离,原因是:(1)跨国公司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资金能弥补政府强加给原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2)跨国公司收购国有企业不允许有任何强制的政策性负担,否则跨国公司就没有并购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如果想吸引跨国公司收购,在政策性负担上就不具有与跨国公司进行博弈的理由。
  (二)跨国并购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的推动作用。(1)国有企业生产设备及其工艺陈旧落后,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国有企业除少数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等方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以外,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及生产工艺水平处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国有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低的直接后果是: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质量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率低下;耗费资源严重,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2)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缺乏资金。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企业自有资金、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四个来源。然而,由于当前国有企业负债率相当高,所以通过这四条途径来集资搞技术改造是难以实行的。
  (三)改善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干预过多。在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几乎一般企业的总经理由政府直接任命或主导产生。这样的法人治理结构,势必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经营业绩低下等问题。而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后,基于自身利益,他们必然会充分利用其控制权或影响力,将更好的治理制度带到我国,推动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
  三、跨国并购对国有企业的消极影响
  采取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但是,我国企业在外资并购活动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加快也对我国长远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一)外方在并购后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在跨国公司掀起并购浪潮形势下,众多国内企业面临着是否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严峻选择。尽管受到种种因素的制衡,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下,本土企业不能不纷纷期待着与外资的合作,甚至被收购。选择与跨国公司合作,这就意味着,在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国内企业大多将处于合作中的从属地位。从近年来国内的外资并购形势中可以看到,许多并购事件我方都是处于被动地位,跨国公司很轻易地将合资企业纳入其经营系统,并通过收购剩余股权,从合资走向独资。
  (二)本土企业在并购中多数被边缘化。由于跨国公司强大的资金、技术、管理以及品牌、信誉等垄断优势,使它们可以迅速进入利润最高的产品领域,可以迅速拥有最有价值的客户,可以吸引本土最优秀的人才,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许多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已被外商投资企业所占领。国内企业不仅市场份额在萎缩,而且品牌资源也在迅速丧失。随着跨国并购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品牌面临生存危机。
  (三)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控制我国技术。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并不一定会带来一流的先进技术,相反大都是比较成熟,甚至是已经过时的技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掌握控股权之后,取消原有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由跨国公司本部提供技术。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和削弱我国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对国外技术的依附性。
  (四)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将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是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控制我国重要产业。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对外资股权比例没有明确限制,虽然部分企业外商控股问题不大,但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活动,在国内众多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均实现控股,则值得警惕。企业股权控制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行业控制权问题。一旦行业控制权为外商掌握,则会形成外商对相关行业的市场支配和垄断,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实施和国家经济安全。■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8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