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8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2/1

作者

□文/史振伟

浏览次数

1324 次

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可靠性的基本保障,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的会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发展。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计信息引导着经济决策的方向,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性就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线。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成果的需要”。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积极作用
  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企业、投资人等方面,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国家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国家政府部门根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态势,研究制定出符合国情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导整个经济工作有序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保证国家的税收来源,稳定国家的财政收入。
  2、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管理,而管理需要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通过会计信息这一载体予以反映。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通过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分析研究,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决策和规划,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向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序地发展。
  3、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人和贷款者等进行合理决策。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各外部信息需求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原材料供应商可以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决定是否参入其生产经营;贷款者可据以考虑是否与其建立信贷关系,以及应承担的责任等,来规避自己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履行包括管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诸种契约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的做假失真危害也就越大。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的失真传递错误的会计信息,误导政府管理部门宏观经济调控。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政府管理部门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等职能。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带来严重的后果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破坏。比如,目前普遍的虚增利润,就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政策法规,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2、损害关联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会通过会计信息予以反映。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弱化了管理的基础工作,无法监督、分析当前的经济活动,使经营管理者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势必造成经营决策的失误。再者,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及资产的失真造成截留、转移收入;多列成本、虚增费用资产账实不符等行为,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助长腐败行为的滋生等不良后果。
  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给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会计行业以沉重一击。从美国安然事件引发社会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任危机。在我国,琼民源、大庆联谊等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信息,让社会公众对会计工作乃至会计行业产生质疑。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国家会计学院欣然题词“不做假账”。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成为会计行业的毒瘤。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立建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杜绝、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加强预防和治理。从经济发展趋势看,预防较之治理更为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信息,受到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能真正发挥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从而使经营管理者在机制约束下,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现今,我国国有企业虽然已“改制”,但并没有触及传统体制的根本弊端,只在表层采取了一些措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框架并未被真正打破,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明唽、所有者缺位、所有权虚化、缺乏良性的资本市场竞争等弱化了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所以,当务之急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使企业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条件之一。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要明确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要确立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要加强对账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的措施有: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其次应当建立健全实物资产保护制度。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中谈到,一个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从理论上界定了内、外监督的范围,为充分发挥各监督体系的职能奠定了基础。
  对内: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内部牵制、优化内部控制,发挥其基础作用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其次,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就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监督,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同时,还要建立会计信息复核制度,加强核算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事后检查变为事前监督。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的可能性。
  对外: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同时,政府监督积极协调好各监督之间的关系,加强监管力度,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条件。一方面应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和后续教育,来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一气、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部门监督,使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可靠的保障。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国家统一的会计人员资格考试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将会减少工作中的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首先,应制定出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建立适应当今时代特征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自觉参加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今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要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的质量,想办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清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企业、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后果。从思想上、制度上、技术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科学地将对策运用于会计工作中,使会计信息发挥应有的职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190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