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9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2/3

作者

□文/包丽君

浏览次数

1319 次

浅析公司法人治理模式
  20世纪是大公司支配社会经济的时代,而大公司控制权的中心又是由股东大会向董事会转移的时代。实践证明,传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会中心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实现股东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之间的相互制衡。在现代公司、尤其是那些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外是公司的代表和权力的象征,对内是业务执行者和经营决策者,同时还扮演监督经理层的角色。从这一点上说,董事会能否做到良性运行直接决定公司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一、“董事会中心主义”释义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公司运行效率与营利目的的实现,一直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法所体现出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立法模式,不仅与世界潮流脱节,而且不符合公司现实情况。
  1、“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概念。股份公司物质资本所有者人数众多,他们不可能亲自参与公司的经营,于是股东大会便选举董事会,并由董事会代表股东行使公司权力。“董事会中心主义”是将董事会置于公司运营的核心:不仅作为独立的组织存在,还拥有业务执行权、经营决策权和公司的对外代表权等多项独立的权利。在这种治理模式下,董事会仍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但董事会的组织独立性和职权广泛性由立法得以确立并不断强化。
  2、“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特点。在“董事会中心主义”模式下,董事会权力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是一种整体性权力。董事会的广泛职权是法律赋予董事会全体的,除董事会全体成员同意并经法定程序授予个别董事外,必须由董事会集体行使。其次,它是一种代行公司的权力。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行使职权,这种权力来自于法定而不是股东大会的授权。再者,它是一种独立的经营决策权。除非法律和章程另有规定外,公司的一切权力均应由董事会行使或由董事会授权行使,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与董事的工作均在董事会的指示下进行,不受股东大会的干预。
  二、“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形成
  首先,“董事会中心主义”是公司规模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中心主义”认为只有公司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才是公司的成员,公司本身是物质资料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股东才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体,“非股东的利害关系人”则被排除在外。董事会与股东会之间被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即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人,对股东负有信托义务,负责托管股东财产并对公司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股东的利益。
  诚然,公司为股东所创,股东最后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和责任,因而享有管理公司事务的一切权力实属当然。但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高专业化的经营要求与极度分散化的股东形成了决策上的障碍。当财产经营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期待分工产生的效益和利益时,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开始分离。在公司里,股东作为公司财产的原始提供者,其单独意思只能通过公司内部设置的股东大会来表达。而股东大会对内并不直接对公司事务进行经营管理,对外也不代表公司,而是由它选举董事会,透过董事会间接地行使公司的管理权和领导权。
  三、“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必要性
  实践中,我们或许会发现这样的现实问题,以往数年上市公司年报中都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量记载,上市公司已成为大股东的工具。股东会议中,出席会议的表决权数与大股东持股数相近,股东大会正在演变成“大股东大会”。如果大股东可以左右股东会决议,可以左右董事会和管理层,那么,董事会将被架空。权利没有限制,就必然演化成权利的滥用。确立“董事会中心主义”立法模式,则会限定股东权力,并将公司决策权交给公司董事,大股东除在出自权益和持股比例上保持控制权外,将无法从公司获得额外权利。当然,在大股东可以左右公司事务并借此牟利时,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必然成为大股东控制行为的受害者。“董事会中心主义”也将成为中小股东的保护者。
  四、董事会制度的缺陷与自我完善
  任何一项制度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调整的。“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不过是针对人们在公司活动中的行为施加影响的特定招数,这些制度招数是利益相关者们(包括政府)长期博弈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创新、检验、淘汰和改进的过程。”必须承认的是,“董事会中心主义”并非无懈可击,它同样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完善。
  (一)董事会制度的缺陷
  首先,董事会的权力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充当奋发创业者的保护神,也可能成为敲诈舞弊者的护身符。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意味着重要的决策机构并不承担它们决策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的后果,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向背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侵吞股东权益提供了可能。
  其次,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中,董事会获取经营者的信息,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一方面经营者的很多行为是很难直接观测到的,另一方面董事会的成员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因此,董事会得不到有关经营者的完全信息的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董事会监督经营者的能力。
  第三,就是搭便车问题。现代公司中,由于人数众多,股东不可能亲自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特别是众多的小股东,他们亲自监控经营者的成本将超出他们的收益,这就造成了一个搭便车问题,每个股东希望其他股东去过问公司的经营,以便“坐享”公司经营提高所带来的收益。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出现弱化的趋势,而公司经营者则可相对自由地追求他们的目标。
  (二)董事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1、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董事会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合理掌握监控力度。董事会在公司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处于枢纽地位,董事会不仅要充当维持公司和外界关系的角色,还要处理好其与经理人员的关系。在公司强化对董事会监督的同时,董事会内部建立了自我评价机制。(1)董事会对其运作制度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定期重新评价。(2)确定董事任职标准,根据提名推荐,董事会综合考虑个人特点、经验和技能选任董事,并定期对单个董事业绩进行评价。(3)董事会内部制定业绩标准,并定期评价董事会自身的工作。(4)董事会成员的薪酬和公司长期的业绩和持续发展及阶段性任务的风险指数挂钩。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加强董事会运作的有效性,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与责任,强化董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完善内部制衡机制,提高董事会的综合素质,避免董事会专政情况出现。
  2、董事会结构的平衡。一种好的董事会构成的主要标志是其各方面都比较平衡,能够共同作出关键性的独立决策,这就要求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构成比例大体平衡。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一样对公司治理负完全法律责任。董事会行使重大决策和监督权需要决定的事项具有相当的专业性,专门委员会对一些关键的事务做出独立的判断,并帮助董事会克服由于外部董事不常介入公司因而对某些情况缺乏了解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委员会对于克服董事会的缺陷、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确保董事会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6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