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39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2/3

作者

□文/郑全太 周金侠 潘永全 兰 凌

浏览次数

992 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
  提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现状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个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创新的历史意义,也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高校的光荣使命。创新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人才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品德的修养、情趣的熏陶、文化的积累、知识的拓展、思维的改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教师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是相辅相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在学校创新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因此,对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图书馆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主动开发文献资源、提供知识信息、为科研开展定期跟踪服务、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展缓慢。总体来讲,国内对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我国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导致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二、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
  (一)硬件优势
  首先,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知识的宝库,它所收藏的文献,在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为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信息保障。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不仅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需要,而且是积累丰富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大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成为大学生须臾不可离的理想学习环境,图书馆堪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迈向成功的阶梯。
  其次,信息技术先进的优势。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学生可以在接受课堂教育教学之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利用图书馆收藏的光盘、多媒体等现代化文献载体和数字技术、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触类旁通地选读各种文献资料,学习研究,进行知识互补。
  (二)软件优势
  一是人力资源。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有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能力进行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工作队伍,他们由多种专门人才集合而成,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重视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方法、新发现、新创造;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质疑问题,支持学生敢于冲破前人、他人限制,敢于提出怪异问题和新奇幻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信息知识传播技术的馆员是大学生的好老师,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着重要示范作用与影响力,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创新信息服务,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是良好的环境。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要充分重视人际关系、图书馆人文氛围等“活”的因素,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一个适宜和优美的育人环境。图书馆应通过以物质载体(馆舍和设备)、精神文化载体(文献资料)和学生利用文献的活动,形成以馆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去影响学生。同时,要创造与这种观念形态相协调的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布局结构应与其周围的花园草地、雕塑等浑然一体;馆内应精心布置宣传栏、墙报、标语以及警句格言和名人画像,构成整洁、高雅、富有深刻教育内涵的人文环境,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启迪学生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的奋进精神。
  三、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搞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状况是衡量学校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和人才培养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要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力度,搞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正确处理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的关系,搞好藏书保证体系,建立反映办学特色、馆藏特色的信息资源库,研究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好数据库,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精品;加快网络化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现代化信息服务环境,增加品种和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为创新教育提供服务的沃土。
  (二)培养大学生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主战场。要让大学生充分利用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方法,如开展咨询工作、介绍怎样利用工具书、辅导使用各种目录、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讲座等,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从而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获取书本知识和网络学术资源的方法,指导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对包罗万象的知识加以选择、消化、吸收,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大学生终身受益。总之,培养大学生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不仅充分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加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不仅学会获取利用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在实践中、在网络上获取利用文献资源,成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发展的结果。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辅导。例如,推荐课外优秀书刊、举办专题讲座等,经常宣传介绍国内外的创新人才、创新事例,以此激发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创造激情,强化大学生在创新上有所作为,成为创新主体的意识和能力,开发大学生智慧的潜能,冲破过去“应试教育”的羁绊: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自学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上课用的要多得多。有些学生对学习中问题的解答,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的结论,经常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而高校图书馆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以及教会大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高校图书馆所进行的教育比课堂教育更丰富、更有效。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场所无法代替的优势。
  (四)改进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任何研究都是以掌握大量信息为基础的,不能科学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思维产生。正如牛顿所说,他之所以取得科学上的巨大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教育就是传授如何寻找“巨人肩膀”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知识、信息,并通过推理和重组,得到新的知识。在全面实施高校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教学工作。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逐步由原来的以手工检索教学为主向以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检索教学为主发展,适当增加信息分析和利用方法的介绍;加强实习环节,使学生通过上机实习,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掌握信息的获取、筛选和处理技能。
  四、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切实转变观念,提高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认识。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图书馆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发展观、全面的图书馆发展观、协调的图书馆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图书馆发展观。增强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服务的意识,努力营造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服务的氛围,让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服务成为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二)加强组织和领导。各高校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提交校图书馆委员会讨论并上报主管校长,以引起学校各方面的重视,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图书馆必须加强对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工作的具体领导和组织,由专人负责,以协调馆内各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相互联系、统一行动。
  (三)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图书馆是通过其工作人员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其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服务性机构,也是学术性机构,既要做好服务工作,更要做好教育性工作。图书馆员要树立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教育者本身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勇于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创新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成为创新教育的摇篮。
  (四)消除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障碍,营造有益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美国创造教育家托伦斯认为,“完善与宽容”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一种宽松、融洽、民主的气氛,对人才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建设中,应充分重视人际关系、图书馆人文氛围等“活”的因素,对读者个性品质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服务中要用符合规范的语言,禁止使用一切有损学生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话语,净化语言环境,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取消利用限制,实现开放存取,全面开架管理,消除有碍于人才个性自由发展的屏障,让每一位读者都享有信息自由获取和利用知识来源进行自我教育的权利,为知识信息的发现、人才健康和谐的成长,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宽松环境。■
  课题项目:本文系“高校图书馆为创新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课题编号:07457251)的研究成果之一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29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