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手中的可支配财富开始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18日发布的五年经济发展回顾报告,我国2006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2,01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投资品种也日趋多元化,普通家庭逐渐从以前以存款为主的简单家庭理财方式,开始向以金融产品投资为主的多元化理财方式转化,“家庭理财”这个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随着猪肉价格的上升和由此带来的结构性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的生活成本大大上升。为保持自身的生活质量,许多原来并无投资意向的家庭也加入了投资队列,家庭投资更加火爆,并且显现出浓烈的盲目性和投机性,这样的改变显然暗藏风险。那么,普通家庭该持何种投资态度,又该以何种投资方式来应对现在的通胀压力呢?
一、CPI指数屡创新高,居民生活压力加剧
从2007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8月的CPI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5%,更是创下了自1997年2月份以来的十年单月新高。央行表态,“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这是首次预警全面的通胀风险,但事实上,不管是否会发生全面的通胀,目前食品带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已经使人们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人们开始感到了生活压力。(图1)
面对国内全面通胀压力,央行2007年连续5次加息,但总体而言,利率上调的速度仍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这就意味着普通居民是处于实际负利率当中的。央行开展的第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报告显示,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逐季攀升,从第二季度的29.5%,一跃升至第四季度的47.1%,而且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高位回落,对未来收入预期也较为谨慎,预期收入会增加的居民不足3成。这些数据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城镇居民对物价快速上涨反应强烈,并且预期下季度物价还将继续攀升。
城镇居民中大多数是普通收入阶层,他们是以稳定工资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薪阶层。由于收入的相对稳定,并且预期在短时间内工资不可能大幅上浮,因此面对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与高收入阶层相比,他们更直接地体会到通胀压力,这就迫使他们想办法开源节流。于是,投资就成为他们抵制通胀的主要武器。一般家庭投资方式可分为三类:即家庭实业投资、家庭金融投资和家庭实物资产投资,而金融投资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主要投资渠道,居民的个人资产开始由存款更多地向金融资产、房地产等转化。
二、家庭理财观的明显转化
由于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涨,个人财富开始缩水,对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加强,普通收入阶层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类似于1988年发生通胀时囤积家电和柴米油盐一样,我国出现了全民投资的热潮,不过这次囤积的不是柴米油盐,而大多是金融投资品,如股票、基金、外汇、债券、保险产品、期货等。
先拿股票来讲,投资股票原本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正常渠道,而在面临通胀压力的今天,这确实也是家庭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的途径之一,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达到这样的目的。在现今的全民炒股浪潮中,有一大批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冲进了股市,截止至2007年10月沪深开户数已增至1.2亿户,与2006年相比净增4,186万户,而过去四年总共也才增加了900万户,新投资者的剧增与个人财富的缩水息息相关。有人形象地把财富比喻为人的外套,而每天早上醒来,你都会发现这个外套在缩水。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个人资产贬值,投资者都期望能够通过投资来得到弥补,从而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而在一系列暴富神话的诱惑下,很多人选择了加入抢购股票的洪流中。其实,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一般只有具有一定股票市场知识的人才会介入市场,而从沪深开户数的剧增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却有大量没有任何股票知识的人被卷进了炒股的洪流。“今天的股民投机性太强,大家都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也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长期研究深圳特区区域经济特征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钟坚认为。盲目和投机性投资风险是巨大的,更何况是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
不仅是股票,投资者对基金的追捧也丝毫不亚于股票,2007年初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基金账户数为574万户,到8月底就增加到了2,094万户,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史无前例。在新疆伊宁竟还出现了排队买基金,因凌晨三点排队仍未买到而打110的现象。投资者数量的异常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投资需求的正常增长,当然不难看出其中肯定也不乏盲目投资者。有投资者认为,基金由专家理财,既可保证一定收益率又能控制风险,把基金当成是高收益率的储蓄,或者用炒股票的方式炒基金,这都是对基金风险认识不清造成的。基金风险虽然相对于股票风险较低,但也不可以盲目购买,若盲目跟风,进行投机必然也有巨大的风险。理财专家提示,一个家庭若拥有6支以上的基金,其风险与股票相当;而普通收入阶层,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本身就有限,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结构必然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和稳定。因此,树立良好的家庭理财观,明确自身的理财目的,至关重要。
三、树立良好的家庭理财观,实现资产合理配置
(一)什么是科学良好的家庭理财观呢?河南财经学院巴力认为,“普通家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投资理财观。”他建议,面对火热的投资市场,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的头脑,特别是普通工薪阶层,要针对家庭有限的资产,科学制定中长期理财计划,以“保障为先,兼顾收益”为理财原则,以“提高生活品质和家庭抗风险能力”为理财目的,避免让投资成为负担,制约影响生活,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投资理财观。
在面对全面通胀的压力下,首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要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兼顾风险,这就是首要保证,切不可因为身边暴富的例子而冲昏头脑。其次,就是要转“投机”为“投资”。就现今投机性最大的股票来讲,投机性获利对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普通收入阶层来说是具有偶然性的,今天赚1万元,明天亏2万元是很正常的事情,股价的频繁变动导致投机性获利变化巨大。因此,只关注股票价格而忽略了上市公司真正的价值,这是本末倒置的,没有公司价值支撑的股价相当脆弱,风险很大。最后,就是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切不可盲目跟风,在进行投资前可找有相关知识的人咨询或者可交由专业的投资理财师代为打理,有稳固的专业背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理财师更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中为顾客选择适合的产品,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兼顾。
(二)收益保障兼顾,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普通家庭投资最多的金融产品,从收益的角度可分为四大类:1、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信托等;2、稳健收益类产品,如基金;3、积极收益类产品,如股票、权证、QDII等;4、激进收益类产品,如期货等。另外还有黄金、收藏、房产等方向的投资。对投资品的合理分类是我们制定理财计划的第一步,这四类可投资的资产,风险收益各有不同,收益越高,相应的风险越大,各个家庭则可按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每笔资金的使用期限与额度大小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选择投资方式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分散风险的原则。普通收入阶层的家庭理财既然要力图实现“保障为先,兼顾收益”的理财原则,势必需要通过选择不同风险的投资组合来实现。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投资方式还须随着家庭收入主导者生活重心的不同逐步调整。根据人生理财投资周期理论,即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财务支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其风险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认清家庭各个阶段的理财意义是很重要的。而收入相对有限的普通家庭,更应该明确自己人生所在阶段的生活重心,将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
如,由黄金阶段进入退休阶段的家庭,收入来源变得单一,主要来源于退休工资,而且收入剧减的同时,医疗费用的上升会使得生活支出增加,可承受风险能力开始变弱,因此家庭理财主要应以低风险的资产为主,但为了避免让通胀影响导致的财富缩水影响到以后的养老生活,选择少量收益较高的风险品进行搭配也是必要的。(表1)
(三)合理配置资产后,投资管理也很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投资理财的渠道越来越宽,投资方式越来越多,技巧也越来越复杂,对投资的后期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决定了最终收益是否符合当初预期。在家庭电脑普及的今天,居民理财软件应运而生,这些理财软件不仅使理财更加方便,而且能使理财活动持之以恒,美国有70%的家庭已经在使用理财软件进行家庭理财。调查表明,一个家庭使用理财软件最终财产会比不使用高出五倍。这些软件不仅糅合了记账、投资管理等多项功能,还能跟证券公司联网,使客户能及时得到最新的理财信息,帮助投资者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投资决策。
引用“投资123”节目的一句话“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在面临通胀压力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理财,还要以科学的理财观为前提理性理财,转投机为投资,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来使家庭财富保值增值,实现家庭实际生活品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整体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