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0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3/1

作者

□文/丁雅嫣

浏览次数

6134 次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改进建议
  一直以来,股利是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的主要形式。股利政策则是公司对股利支付水平高低、股利支付形式选择等做出的一揽子制度安排,股利政策的制定牵涉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就股利政策而言,它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所处的地位绝对是财务核心,因为它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能够影响到公司股价的升降,是与公司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因此,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工作就成了时下比较热门且重要的论题之一。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四种之多。它们分别为:剩余股利政策、定额股利政策、股利比例政策和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这里,对于这四种股利政策的定义就不做赘述了。本文的重点在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若干问题及一些解决方式。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一)不分配利润的公司占有相当比重,即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看,公司大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分配现象具有普遍性。不分配或者中期不分配股利的公司逐年增多而且暂不分配现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让我们惊讶的是,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从2000年以来,上市后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据资料显示,2005年不分红派息的公司达2000家,占公司总数的35%,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就反映了即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微观上仍有相当部分企业资金困难,而留存收益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改制名不副实,虽然通过上市募集了一批资金,但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收益分配就无从谈起了。
  (二)派现金股利的公司数量较少。总的来看,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少,即使是派现比例最高的2004年,也只达到66.67%,与西方成熟且完善的证券市场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水平颇低。2000年以来,平均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不到50%,若扣除税收,则占净利润的比例将更低。这个水平已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2003年~2006年间,连续四年分配红利的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低派现率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这种现象是与这一时期内国内企业缺少资金密切相关的,因为融资渠道比较少,企业愿意少派现金多送红利。
  (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在国外,企业为了稳定股价,吸引投资者,都倾向于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而在我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不是很健全,这就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较大,无论是股利支付率,还是股利分配形式等都频繁变动,缺乏连续性,不仅没有一个长期的股利分配计划,而且随意变更股利计划。比如,我国上市公司中近四年连续分红的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连续三年分红的也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44%。
  二、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原因
  (一)股利发放的限制条件
  1、法律性限制。法律为股利政策规定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决策者再根据其他因素决定具体的股利政策。法律对股利政策的规定是很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条例也有差别。如,一些国家为了防范企业低额发放股利而超额留存利润,帮助股东避税,往往从法律上规定超额累积要加征额外税款。我国目前有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关于超额累计利润的限制,对股利发放的规定,与其基本相同。
  2、契约限制。当公司通过长期债券、优先股、租赁合约、借款等形式向外部筹资时,常常需要应对方要求,接受一些约束公司派息行为的限制条款。例如,规定只有在流动比率和其他安全比率超过规定值后,才可支付股利。优先股的契约通常也会申明在累积的优先股股息付清之前,公司不得派发普通股股息。这些契约的限制将都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确立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股利支付的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把一部分利润按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再投资,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保障债款如期偿还。
  (二)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因素又可以分为变现能力、再融资能力和环境、再融资成本与留存收益成本的比较、投资机会制约等因素。
  (三)受股东因素影响。对于股东来说,影响因素无非就是股东控制要求和股东偏好这两个方面。
  1、股东控制要求。如果公司大量支付现金股利,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就有可能被分散。另外,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赢利和市价下降,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
  2、股东偏好。股东的偏好不尽相同,有的股东希望公司能够在固定周期支付稳定的股利,来维持日常生活;有的则希望公司多留利润而少发放股利,以求少缴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股利政策,还应通过分析研究公司股东的构成,了解他们的偏好来确定。
  (四)其他因素
  1、通货膨胀因素。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折旧储备的资金常常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要求。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需要从留存收益中空下一部分来进行补充。与此同时,管理当局可能调整其股利政策,导致股利支付水平下降。
  2、股利政策的惯性。一般而言,股利政策的重大调整,一方面会给投资者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印象,使投资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另一方面股利收入是股东生产和消费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一般不愿持有股利大幅波动的股票。因此,公司的股利政策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改进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对称是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的基础。由于利润不分、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利润的真实、可靠性。朱镕基曾经大声疾呼会计界“不做假账”,这足以说明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已到了猖獗的地步。可喜的是,财政部从1997年开始将全国部分地区作为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基地;2005年9月7日,财政部、监察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试点单位要在试点中不断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改良其配套措施。中纪委第二、三、四次全会一再提出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其目的就是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和发展健康有序地前进,尽力从源头上、制度上遏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在健全的会计委派制度下,加强各方面的规范和监管
  1、加强对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规范。纵观国际证券市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倾向于平稳的股利支付政策。而作为公司管理者,他们只有在确信持续增加的利润能够支撑较高的股利水平时,才会提高股利支付率,而且他们会循序渐进地增加股利,直到一个新的股利均衡地实现。而当公司面临亏损时,公司管理者亦将维持平稳的股利支付率直到他们确信亏损不可扭转。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各自的未来股利分配方案进行预测,并对其股利分配方案做出详细说明。如果实际分配方案与预测不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进行说明。这样就可以引导上市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股利分配政策,并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众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趋于理性,以长期稳定的回报为投资目的,而不是从股票差价中获取收益,以推动我国的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2、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虽然上市公司具有自主决定股利分配方案的权利,监管层无权干预,但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各方面环境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自律能力很差,股利分配行为严重不规范,所以制定带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比如,上市公司如果不分配,就应该详细披露不分配的理由进行说明;上市公司若采用送股方式则应披露转作股本的可分配利润的用途等等。
  3、在税收政策上进行相应引导。目前,我国将个人及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投资者的现金分红,并按20%征收所得税。而对于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论企业对股票是长期还是短期持有,其收益都要做补税调整。但对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除了交易印花税之外,股票买卖价差一直没有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现金分红对投资者缺乏一定吸引力,而更多地关注二级市场的博弈,希望上市公司以送股的方式加大二级市场的差价,忽视对公司现金分红的要求。因此,如果能在税收方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现金分红的所得税征收等,可以引导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更多的现金分配方式。
  4、对上市公司低分配现象的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大量存在不分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体制环境的严重扭曲。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上市公司选择机制的创新、国家股及法人股的流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良,以及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调整等。股票价格应该以上市公司资产经营、赢利分红状况等因素决定的股票内在价值为准线上下波动。股票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才能减少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培育出一批寻求股息形式的长期投资者。采取什么样的股利政策,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如果公司是高成长型的,会吸引一些不是很在意持续的股利现金流量的投资者,即公司可以采取暂不分红的股利政策。成长率较低的公司可能吸引一些寻求股利形式收入的投资者,即公司应采取定期支付红利的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应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下功夫,而不能盲目依靠股市“圈钱”的外部融资,要积极增强自身积累的内源式融资能力。
  通过上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知道了有关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些知识,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它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案。总之,股利政策的具体选择和实施应该因企而议,切记不可盲目而为。■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72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