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韩国自经济开放以来的35年间,实现了汉江之奇迹,但1997年底的外汇危机爆发使得韩国经济全面下降。此次外汇危机不仅是因为韩国经济停滞、经常收支逆差等实物经济的恶化,而且是东南亚外汇危机、国际金融资本新兴市场脱离等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动、政府应对危机管理能力不够和老百姓的泡沫消费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同时,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危机也是从根本上导致了此次外汇危机的原因之一。
一、危机发生过程
韩国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九十年代上半期增长率保持在年均7.7%(1990年~1996年间)。尽管经济增长,但产业生产率却在1995年中由原先的14%减少为8.4%。九十年代初较低的经常收支赤字在1995年~1996年间开始上升,于1996年底达到230亿美元,从而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变为-4.9%。
在企业竞争性方面也出现危机的迹象。到九十年代中期,韩国出口因东亚市场的扩大和日币的升值而保持增长。以钢铁、半导体、汽车为主要出口商品,1996年几乎占全部出口的一半。尤其是半导体1994年占14%,1995年占20%,成为出口主导商品。可是从1995年8月开始,日元的贬值使得韩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削弱。就出口增长率来看,从1995年的32%下降为1996年的5%,企业出口所得比率不足1%。劳动的非弹性市场也是成为恶化韩国企业竞争力的原因。劳动费用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增加,到1990年初增加率缓慢,可是生产性增加则停滞。
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如此恶化,与出口不振一起,加上无理的事业推广,而产生资金困难,结果带来了企业的破产。
由于韩国经济中所出现的上述外汇危机,S&P和MOODY公司对韩国的长期批准率作出了很低的评价。外国银行拒绝韩国银行的资金流转,外国投资家在韩国股市回收了他们的投资。韩国银行的短期贷款流转率迅速下降,外汇的需求在外汇市场则迅速增加,而韩币的实际价值下降。韩国银行不能补偿企业和银行的需求,而面临着国家不能拨付的情况,结果在1997年11月21日韩国做出了接受IMF措施的决定。
当时11月的外汇余款只达到70.3亿美元。韩国在IMF的各种条件下,从初期IMF借款210亿美元、从IBRD借款100亿美元、从ADB借款40亿美元,后来从美国和日本借款233亿美元,总共借来580.3亿美元的财政资金。
IMF因为高利息,要求韩国实行紧缩政策,甩掉包袱企业,调整金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破产数从一个月1,000个增加为3,000个;失业率也飞速增加,从50万名增加为130万名。物价也从1997年年均4.5%上升到1998年初的20%(前2个月)。
二、韩国外汇危机的原因
与韩国政府的期待相反,从泰国开始的外汇危机,也使韩国与泰国、马来西亚一起遭到外汇危机。那么,韩国到底为什么发生外汇危机呢?
这里,把韩国外汇危机的原因划分为对内性原因和对外性原因。
(一)对内性原因
第一,大型企业连续倒闭。股价正在上涨的大型企业遭到连续倒闭。在这段时间里,国内企业无论怎样借来钱要推广事业,可是因为国内经济持续恶化,连利息费用也顶不上,而无可避免大规模的倒闭。并且由于物主或小股东擅自经营,而保持不透明的经营,从而导致非效率的重复过剩投资。结果,企业不但不能创出利息,而且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金融机构倒闭。金融机构迄今都有向大型企业货款倾斜的老习惯,若企业倒闭则一起陷入困境。金融机构倒闭有各种原因。首先企业根据公平的经济规则创造出的利润,倒不如扩大政治性影响力,从而走向了违反经济规则的阶段。还有官商勾结、贪污受贿的情况。同时,对糜烂企业的盲目扶植,不能得到补偿,企业道德也不断下降。
(二)对外性原因
第一,在经常收支赤字时期开放资本市场,其结果是下降了筹款能力。就综合金融公司而言,从香港以低利率借款,以高利率长期借出的运营方式,带来了到期日不同的问题。祸不单行的是,下降了对韩国的信赖,而很难做到延期及借款,结果综合金融公司处于负债偿付外汇的困难。
第二,亚洲区域内的汇率不均衡。日本、中国的出口增加使得韩国出口减少,而韩国、中国香港和亚洲国家经历了经常收支赤字。
三、韩国外汇危机的过程
过剩投资和重复投资的结果,而产生卖不出去的产成品或价格狂跌,因此企业的收益方面大幅度恶化。并且因日币的价值下降,而韩国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下降。中国和东南亚出现货物贬值同时韩国产品出口也开始停滞。由此出口依存度高的韩国经济开始遭受打击,大型企业开始倒闭,所谓产业危机。
综合股指下降为低水平。由此大型企业开始倒闭,外国的银行和企业怕给韩国的银行和企业提供信用,所以开始要求偿还贷款。结果,不可避免发生外汇危机。
与汇率上升一起,现金需求也增大。在介入IMF的过程中,显现总外债规模和外汇保有额的真相,而暴露银行和综合金融公司的入不敷出经营。因此,韩国经济在接受IMF要求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化了产业恐慌。
四、韩国外汇危机的克服
(一)政府克服的做法。1997年外汇危机过后,韩国政府认识到,发生外汇危机不仅是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也因为国家经济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为了克服危机,韩国政府迅速分阶段地进行了多角度的对应。1、为了解决外汇不足的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从国际机构借款、延期偿还到期外债和实行紧缩政策等措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了外汇流动性不足的问题。2、为了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韩国政府通过保持经常收支顺差和大力吸引外资,增加外汇储备。3、为了减轻外汇危机过后经济停滞所造成的失业等问题,韩国政府在制定并实施生产性福利政策的同时,通过降息和实行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得了经济复苏的成果,并实现了增长率、经常收支、物价、就业等实物经济各项指标的迅速好转,恢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4、为了提高经济素质,从根本上摆脱外汇危机,韩国政府采取投入国有资金,提高金融机构健全性、收益性,增加企业透明度、责任心,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建立符合市场原理的经常性结构调整体系,构建法律和制度上的基本框架。
(二)为了提高经济综合素质,韩国政府积极推进四大部门结构改革。韩国发生外汇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认识到这点后,政府大力推进企业、金融、公共、劳动等四大部门的结构改革。1、恢复金融机构健全性,实现资金的正常流动。2、整顿潜在经营不善企业,改善企业经营运营结构和财务结构。3、进行公有企业经验革新,推进民营化,提高公共部门效益。4、依据相关法律和原则解决劳企纠纷,引导建立共生的企业文化。5、依据市场原理建立经济结构调整机制的基本架构。
(三)韩国政府在外汇危机过后对经济政策的反省与定位。外汇危机过后,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韩国取得了许多世界公认的经济成果,不过这只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从IMF“毕业”的韩国来说,汲取外汇危机的教训,重新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深刻反省,韩国政府认识到国内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1、结构调整已取得许多成果,但改革尚未结束。2、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3、实物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力与生产效益还比较脆弱。4、存在对立的劳企关系和道德性松懈现象,自律与负责的原则尚未确定起来。5、国家负债增加。在社会总体透明度方面还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为了使国家经济迅速走上健康发展轨道,韩国政府确立了今后发展的政策课题:1、尽快恢复经济活力。2、依据不同原则和程度,推进不间断的改革。3、尽快整顿剩余的个别经营不善企业和不良金融机构。4、持续推进公共部门改革,让国民切身感受到这方面的成果。5、增强劳务市场的弹性,制定与完善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劳动法规。6、确立符合先进制度的法规与意识。
(四)韩国政府提前偿还IMF贷款的战略意图。2001年8月23日韩国提前偿还了IMF195亿美元的贷款,这比原定时间(2004年10月)提前了3年半。这预示着韩国从此摘掉了IMF援助国家的帽子,从此将可以自主地制定与实行经济政策,并成为援助其他困难国家的国家。
提前偿还IMF贷款具有重大意义,它向国内外明确表示韩国已经实实在在地克服了1997年外汇危机,韩国对外信任度得到提高,今后如果韩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所负担的费用将会得到减免。
外汇危机过后,韩国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经济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韩国政府认识到,在目前内外条件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真正的IMF毕业,全体国民应该始终坚持IMF的初衷,竭尽全力尽快恢复韩国经济的活力,不停顿地推进结构改革。
最重要的是,要以成功克服外汇危机的经验为基础,树立起今后能够战胜内外任何困难的自信心。有人主张,追加投入国有资金,以借债来偿还IMF的债。这种主张是错误的,因为IMF贷款全部是通过外汇储备偿还的,这与为解决国内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而筹措的国有资金是两码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