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1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3/1

作者

□文/杨 艳

浏览次数

1649 次

谈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然性
  提要 本文剖析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内涵;具体概括了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提出的严峻挑战,得出会计计量从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的必然性趋势。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内涵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一致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与公平市场的交易价格相一致的,其本质就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为对其内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还需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1)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允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2)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由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为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3)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4)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允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是否确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作为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是一个检验标准。按照FASB的概念公告,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据,在初始确认时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数额即历史成本或收入,一般都可视为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因是在市场确定的或是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更是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虽是不通过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但只要时间不长,物价稳定,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亦可视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需排除特定主体为计量目标的现值,采用市场上达成的现值,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也符合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虽然在计量单位上可以明确,但在计量属性上却很难做到明晰,因为和前5种计量属性相比较,公允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6种计量属性,而仅仅是5种属性在市场交易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一般而言,市价是最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并且与需要运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计量相比,可观察到的市价更可靠、更容易确定。历史成本、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在不同的状况下,都是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因此,公允价值本身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计量观念。
  二、从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转变的必然性
  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财务会计的核心,一直在会计计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交易基础会计向事项基础会计转变。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唯一相关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尤其是公允价值中的现值计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从交易基础会计逐渐向事项基础会计转变的趋势。传统财务会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可靠和可验证,往往只对交易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一些已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而往往无法确认。因此,传统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已发生的交易,而不确认尚未履行的合约及其他事项。如,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人力资源资产的涨价等。它常使企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破产。在交易驱动型财务会计下,是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现在会计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只要能够相对可靠地确认价值及其变动,即使没有发生交易也可以进行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交易基础会计向事项基础会计的转变。
  (二)资产和收益认识的深化。传统会计学认为,资产按其取得时所费的历史成本计价,收益按现实原则和配比原则计算的收入减费用之差计价,都是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计量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概念上(不含机会成本);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会计学完全采纳了经济学的观点,将资产表述为“未来的经济利益”,对资产不再重视成本,转而强调其价值,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收益按某期间净资产现值的变动计价。实质上,经济学资产和收益都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和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资产和收益的会计学概念向经济学概念的转化。
  (三)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存转变。本质上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历史成本是最好的选择;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决策有用观则认为,会计应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新环境下的经济决策最相关的会计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而面向未来的价值计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公允价值反映了会计目标的转化。
  (四)实证会计理论从信息观向计量观转化。从20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占绝对优势的以资本市场有效为前提,认为会计只是许多信息来源之一,因而必须与其他更及时的信息来源竞争的信息观认为:(1)有效市场上的投资者有能力寻找和吸纳所有有关的信息,会计师没有必要去帮助他们;(2)不需改变属性,只需通过充分披露补充信息就可以提高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20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以资本市场不那么有效为前提的计量观认为:会计人员承认,会计人员有责任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这显然与信息观不改变计量属性,只是增加披露的做法截然不同。计量观的理论基础是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CST),其基本思想是:在市场不那么有效,投资者不能熟练地寻找和吸纳其他信息的情况下,用会计数据可以计量企业价值,这时会计人员应尽可能多地按市场价值计量企业某时点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并记录无形资产,以减少投资者从其他信息来源估计企业价值的需要。公允价值体现了信息观向计量观的转变。
  三、结语
  总之,由于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不可能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公允价值在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此外,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金融工程理论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会极大地推动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困扰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的这两个问题,会计学界完全有能力解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75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