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中国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其中旅游资料是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但文化差异在某些方面又成为旅游翻译的障碍,不同的文化思维和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文化碰撞”,给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困难。虽然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具有相通性,在大部分情况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正常地交流。因此,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我们要尽量融合这种差异,追求两种语言之间最贴切的对等,让旅游者感受异域文化的独特色彩和韵味。本文主要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由这些差异所导致的在旅游资料翻译中所出现的障碍和相应的一些策略。
一、旅游资料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及所导致的翻译障碍
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状况、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等其他方面存在差异,产生了适合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而中英文化又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语言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又体现出来。
(一)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所造成的翻译障碍。生活在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人可能会使用类似的物品,但是由于历史及文化的原因,都存在本民族所独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都是王德春所说的“国俗语义词”,也称作“文化负载词”。比如,“八卦”这个词是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符号,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再比如,我们过年吃的饺子,英语中的翻译是dumpling,这种翻译在意思上很宽泛,缺少了对过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欢天喜地、其乐融融的场面的想像。另一方面,相同的词在东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龙”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一个是皇权和高贵象征、而另外一个则是邪恶的代表,所以在翻译带有“龙”的旅游资料时,一定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我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就被外国游人们误解为“魔鬼的传人”了。
(二)哲学观的差异导致的翻译障碍。哲学观的差异也是民族间差异性的一种反映。在旅游资料翻译时要考虑到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从而达到翻译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双重效果。
中国古典哲学把天地万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依存。所以,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往往人与景是相互融合,难以割离。它所强调的是客观融入主观,托物寄情,突出整体性和和谐感。总之,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因此,中文旅游资料中的词汇比较华丽,用语大多含蓄深远,充满诗情画意,有一种朦胧之美,这里景物描写不单纯为写景,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激发游客无限的遐想。如,在四川西部,有一处美妙的去处。它背倚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语婉转,流水潺潺。这就是松潘县的黄龙。此例中,汉语的几个并列四字结构增强了语句的色彩,调整语句的结构,使行文华丽而富有诗意。
另一方面,西方的哲学观则与我国是大相径庭的。西方哲学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在景物描写中,强调理性,强调主客体分明,人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景物。所以,英语旅游资料的行文大都朴实无华,简洁通顺,描述符合客观理性,少有意境的渲染。请看下面一篇英文旅游城市介绍:
“Boston,nicknamed‘The Hub’by Oliver Wendell Holmes,has been the center of change,progress and excitement in America for three and a half centuries.Since Captain John Smith sailed into Boston Harbor in 1614,this has truly been place where yesterday meets today.Welcome to Boston.”
这篇材料是介绍美国旅游名城波士顿,它给读者提供了具体的实质性的信息,语言平实、顺畅。
(三)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发的翻译障碍。旅游是一项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社会文化旅游资源两大部分。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更想了解当地的文化状况、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中国游客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旅游资料中的历史文献、传说典故、诗词歌赋等信息的传达。但是东西文化在历史、风俗、宗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很多情况下,有许多表达在英语语言、文化找不到现成的对应概念,因此很难找出英汉对等的表达。对中国人来说,那些人人皆知的东西在中文资料中通常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但外国游客往往对这些知识不一定很了解,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差异,就很难了解中国文化,激起他们的旅游兴趣。
例如,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部的上苑山北麓,初名太平兴国院,是赵匡胤为华盖真人文若拙建的道场之一。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但在英译时不交代,对外国人来说就不能获得明确的人物背景和时间概念,从而造成理解缺失,影响旅游宣传效果。
二、旅游资料翻译的处理策略
(一)旅游资料翻译原则。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材料,有很强的实用性。翻译旅游资料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激发游客的兴趣,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旅游资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旅游资料为本,在翻译过程中要彻底了解原文。这要求译者不但要传达原文的信息,而且要表现出原文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色彩。
2、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要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实现文字与文化的共同转化。
(二)旅游资料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我们所说的直译是指在符合译入语规范的情况下,既保持原文思想内容不会有大的变更,又能不改变原文表达形式的翻译方法。可以说,直译是神似与形似兼备的翻译方法。
旅游资料的文化负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习惯,直译能保存这些文化特征,有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旅游资料中大量的地名、景点名大都可以采用直译来翻译所指的对象。如,黄河—Yellow River、蝴蝶泉—Butterfly Spring、三峡—Three Gorges、日光岩—Sunshine Rock,等等。
直译法在旅游资料翻译方法中比较常见,但不能滥用。运用直译法要求译者必须充分了解所翻译景物的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要多加查阅资料,以免出现错误。
2、意译法。意译法舍弃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即原语与译语一一对照的关系。这种方法再现了原文的主要意义,但改变原文表达形式。意译旨在译出原文大意,而不再紧紧遵循原文的文法或结构。旅游资料中常常会出现涉及政治、历史和社会制度的词语,如果直译往往使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例如,“玉兔”这个词我们译成英文是“Moon Rabbit”而不是“Jade 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化中在月宫陪伴嫦娥的兔子,而它又是月亮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 Rabbit”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另一方面不会让读者误解成是玉做的兔子。再如,“辛亥革命”这里的“辛亥”是指辛亥年,采用的是我国的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对于不了解中国纪年法的外国游客来说,如果译成“Xin Hai Revolution”他们肯定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这个例子涉及复杂的中国纪年法,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向游客提供有关时间的信息。因此,将中国纪年法改成公元纪年法—“1911 Revolution”,游客就能一目了然了。
3、音译法。音译是指用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的过程或结果。意译有时会使译文过长;直译有时会词不达意。音译法直接利用汉语拼音解决直译、意译不能解决的问题。音译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起到了丰富译语词汇,传播文化的作用。如,北京—Beijing、八达岭—Badaling、豆腐—tou fu、阴阳—yin yang、功夫—kong fu,等等。以上各例的音译已被广泛接受,表明了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总的来说,要使音译得当,必须遵循实践形成的规律。
4、音译+意译法。音译加意译的方法能达到音、译兼顾的双重效果,有助于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这种方法多用于地名和景点名称的翻译。例如,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 Summer Resort、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西湖区风景名胜区—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 Sites of Xihu、秦始皇兵马俑—Qinshihuang’s Mausoleum and Terracotta Warriors。
又如,“听鹂馆从前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现在是家著名的饭店。”译为“Tingliguan,the Hall for Listening to the Orioles,used to be a residence for imperial concubines but now it is a famous restaurant.”音译让游客了解该地名的汉语发音,意译则形象生动,加深了游客对该地名含义及来源的理解。
5、释义法。在汉语的旅游资料中会涉及很多源于中国文化的人名、地名或节日。对于汉语游客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属于常识,不需要额外的介绍。对于外国游客而言却非常难以理解,所以在翻译时常要用括号注释、同位语或定语从句对原有文化进行解释,以达到让读者或游客理解的目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原文:端午节那天,人们都要吃粽子。
译文: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lunar month),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which is 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weed leaves.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纯翻译了端午节和粽子,外国游客还是对它们一无所知。在这句话的译文中,加注了注释和一个定语从句来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名词,这样游客就在头脑中有了时间以及形态的概念。
6、类比法。这种方法是把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典故与英语文化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用类似的事物来说明能产生“由此及彼”的效果,拉近不同文化间的距离,使外国游客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我们常将我国历史传说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作品中的Romeo与Juliet。请看下面这句话:
原文: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甘肃省中心。
译文:Honored as a smaller Mecca,Yinchuan,the capital of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is located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
在这句译文中,译者以西方朝拜圣地Mecca类比银川,使外国读者对银川的了解更为透彻更形象,易于产生共鸣。
三、结语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尤其是旅游资料的翻译,译者面对的是东西两大文化,要充分考虑到东西方文化在词汇、句法、修辞、审美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实现翻译资料的预期功效,达到宣传自然及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发展我国旅游事业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