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2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褚红兵

浏览次数

916 次

加强国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目前,一部分国有建筑企业营利能力和调控能力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已成为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共同面对的严峻形势。如何加强国有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落后的经营管理制约着企业发展
  国有施工企业,经济规模大多比较大。曾经为国家的施工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建筑施工最高荣誉詹天佑奖和鲁班奖,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而今,企业已今非昔比,债务高居不下,银行贷款节节攀升,经营状况举步维艰。短短几年的时间,本来一个很有前途的企业,为什么这么快就陷入困境了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盲目扩张,轻制度落实。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与发展目标,也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扩张中。盲目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企业为了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加之企业创效能力低下,财务杠杆负效应作用明显,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了挖潜增效,企业在全系统内推广责任成本核算办法和与之配套的材料采购程序、工程分包计价办法等,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该办法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管理粗放、效益低下。企业下属子分公司通过设立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施工队伍采用劳务分包或者直接大包方式,对于如何使用管理施工队伍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严重的款项超拨或分包计价超计、材料超耗现象。因盲目扩张致使技术、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缺乏,企业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突显。项目经理裁量权过大,相应制约机制、惩罚机制,形同虚设;管理失控、营利能力低。
  (三)外部环境变化,原有盈利模式难以继续。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是:低盈利状况甚至是亏损的情况下中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索赔创效。目前,建设单位普遍采用总价承包、一次包死的方式发标,中标价格往往低于概算价格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百分点,工程变更和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均由施工单位承担,利用原有盈利模式创效已失去了基本的环境基础。
  二、加强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针对以上施工企业现状,并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特点,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企业的内部找原因,理顺企业关系,注重效益,有的放矢,使企业发展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近几年,建筑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每一个施工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需要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现代经济体制的高度市场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重视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自负盈亏,因此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投资。
  (二)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也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健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形成一个施工管理与财务核算、经济与技术有机结合的管理组织。其次,落实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项目必须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成本责任中心。项目的成本责任应明确为,从工程的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的整个过程。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班子;全面履行工程项目的成本责任,设立预算、财务、材料、质量、安全和工程技术等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对成本定期进行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以完整的组织,合理的人、财、物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再次,建立和完善以项目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项目核算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与企业内部的有关业务核算形成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仅有财务核算,缺少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工程成本是算不清的。施工企业之所以存在共同费用分摊、工程成本不实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关系没有理顺,项目的核算没有形成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关键要抓好经济责任的层层落实,切实抓好内部各级核算,并按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准确、及时地提供数据。企业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之下,真正建立起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三)加强监督机制建设,防患贪污腐败。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关键是加强财务监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发挥财务、监察、审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一线项目的财务监管和控制。经分析,经营不善项目,大都是因为领导者违反各项管理制度,尤其违反财务制度和规定,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想方设法规避各种监管制度和规定,东窗事发后总托关系、找路子为个人开脱,也总能找到充足理由,把主要责任归于其他客观原因,甚至把自己的管理失误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要树正气、压邪气,严厉惩罚那些卖官买官,贪污腐败之徒,从制度上加大惩治和防治力度。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现实中,企业每年编制年度预算,编制的预算包括全面的收支预算、资金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预算,并且将年度预算指标进行分散,编制各工程项目预算。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质疑,只有编制预算后,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上报决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发现不足,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强化资金管理,注重现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应在力抓生产经营的同时,重点抓好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发展逐步走上正常化。企业要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
  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保证资金的高速运转。企业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统一归口管理,对以下几点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调控。一是加强企业所属银行账号的管理。要与开户行合作,建议银行账号及资金情况实施监控系统,随时监控和查询所属单位每个银行账号的资金发生情况及余额;二是加强对资金的支出管理。企业各单位要根据年度预算计划和目标核定的资金预算,合理编制各单位的月度资金预算,定期收集实际资金开支数据,与月度资金预算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内部资金核算中心须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资金核算中心在企业范围内,对资金实行合理分配,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又是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也是企业发展的落脚点,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额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转向以价值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并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带动其他各项管理。
  由于施工单位的特殊性,基层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一是提高职业道德,遵循职业操守。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举办培训。目前财务会计知识更新很快,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忧患意识。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忧患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企业也就无从发展。在使用财务人员方面,要排除关系选用德才兼备的人,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1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