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经济全球化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了这一过程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它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一)贸易结构优化
1、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二战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40%左右,199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70%,1995年以后保持在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0年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仅有17.4%,目前这一比重已上升到1/4左右。
2、服务贸易发展加速,结构逐渐优化。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达到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1990~2005年运输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8.6%下降到23.3%,旅游服务占比从33.9%下降到28.9%,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
(二)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加强。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它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司内贸易使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目前公司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左右。跨国直接投资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机会,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
(三)贸易保护出现新形式。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大部分国家出于本民族经济或国内特殊利益集团考虑,实施了许多隐性的贸易壁垒。其实,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始终贯穿于国际贸易发展史,但经济全球化下的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因其表面的合法性、合理性使之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反倾销、环境壁垒、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受到牵连。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信息技术和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引进、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后进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的捷径。外商直接投资意味着外商带着资本与技术来当地进行生产活动,对于缺乏资本与技术的后进国,有着非常明显的正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首选,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至今已累积达5,500亿元;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14,00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00多亿美元。可见,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在法律框架下实施制度性开放。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并且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摩擦。
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周边国家对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依赖不断加深,为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逐渐改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巨大的市场。随着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
1、粗放增长方式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
(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比重不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与国际水平相比是滞后的。1980年制成品所占我国出口产品的比重仅为45.9%,到1981年才略超过初级产品,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上升到83%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全球化加速的时期,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迅速调整,从以资本密集和传统技术为基础转向以知识密集和高新技术为基础。此外,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
(2)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满足于引进和模仿,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的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很难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2、出口市场集中,贸易摩擦增加。我国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增加了市场风险和贸易摩擦。市场结构分布过于集中,受制于个别国家的政策束缚增大,贸易摩擦增多。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平均每年遭受6起反倾销指控,1990~1994年上升到每年25起,1979~2000年9月共遭受国外反倾销起诉378起,仅2006年1~9月份,我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就达到91亿美元,其中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涉案金额62亿美元。在涉案金额增大的同时,贸易摩擦正逐步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延伸,涉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企业用工制度等方面的摩擦呈增加趋势。
3、能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1.2亿吨,铁矿砂进口2.1亿吨,均占国内消费量的40%左右。然而,我国对国际资源的控制力很小,95%以上的进口矿产品以现货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在国外投资开发、有控制权的份额油矿资源占进口量的比例不足5%。世界上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掌握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公司手中,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能源保障面临日益增大的国际国内压力。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积极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客观地对待负面影响,制定应对策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将继续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势必弱化。因此,要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推进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在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的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要靠跨国投资带动。因此,要更加注重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参与国际间高层次水平分工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抓住跨国公司价值链延长的机遇,推动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逐渐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增加其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加大投资开发力度,提高机电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二)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多元化战略
1、推进贸易方式多元化。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成为各国和地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尤其是加工贸易占据了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制约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在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例如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输出劳务以及各类贸易方式。
2、针对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外贸政策。巩固扩大传统外贸市场,拓宽、深化、发展发达国家市场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稳步扩大新兴外贸市场,恢复和稳定东南亚市场,发展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积极开发中东、非洲、拉美等市场。中东、拉美市场的发展潜力最为明显,发展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不仅能促进多元化能略的实施,而且能实现国家之间经济互补。
(三)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和推动世贸组织谈判。世贸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代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赋予其更多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我们要充分利用不断增强的经贸实力,影响多边经贸规则的制定,维护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同时,还应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贸易安排,逐步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