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2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李迎寅

浏览次数

1462 次

大国的隐痛:中国遭受反倾销
  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在近几年世界反倾销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却呈上升的趋势。在世界反倾销中,最大受害国是中国。
  一、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以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最为严重。同时,中国也面临国外产品的恶意倾销,中国也正在举起反倾销的利剑,维护国内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成为这个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钢铁产品近年来也被卷入其中。随着中国出口美国的焊缝钢管遭遇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新一轮钢铁贸易摩擦已近在眼前。但在新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随着反补贴调查等新手段的应用,这一轮贸易摩擦的背景、特点、影响等,都值得我们特别关注。《2007年4~12月份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针对中国的其他类型贸易摩擦也显著增加,且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在加大。在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约1/6针对中国,很明显,中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国。目前中国是寻求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廉价进口品威胁的各国政府的头号目标。而且,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面临的都会是一个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在以后将遭遇到比原本预想更多的贸易摩擦。
  二、中国遭受反倾销原因分析
  在近几年世界反倾销数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与最终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数量都在不断上升,与世界总体趋势不同,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一)贸易失衡。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贸易顺差大国,节节攀升的贸易顺差,引来了全世界警惕的目光。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直接推动了中国外汇储备也一路飙升。作为一个大国,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庞大的“双顺差”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巨额经常项目顺差激化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争端。中国的贸易体系严重失衡,导致了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二)受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如,根据中美“入世”协议,“入世”后15年内,美国仍可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裁决过程中对方国家就比较容易认定中国存在倾销行为,而且裁定的倾销幅度也会偏高,这样就很容易达到阻止进口中国商品的目的。
  (三)各国对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感到担忧。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导致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盛行。在某种意义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并不在于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而是另有原因。
  三、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别结构
  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共536起,其中最多的是印度,其次是欧盟、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居多,最多的是在拉丁美洲。
  (一)印度对华频繁发起反倾销的原因
  1、印度是世界头号反倾销大国,注定很多成员会是印度频繁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印度的密切关注,从而成为其主要的反倾销对象,这是我国遭受印度频繁反倾销的一个显着原因。
  2、中国对印度出口的高速增长。印度虽不是中国最为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增长较快。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在1995~2005年间,除了1996年表现异常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最高的增长速度达到了77.3%,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3、与印度降低贸易保护,加大市场开放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执行乌拉圭回合协议的过程中,印度的关税削减进程得到加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系统、全面的自由化政策,印度制造业的保护水平大大降低。为了以合法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印度开始频繁地采取反倾销手段,对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国家更是如此。
  (二)对华反倾销的主力是美国和欧盟,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WTO成立后,对华反倾销名列第二、第三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和欧盟。美国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数量之和与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基本相等,但是中国特别需要关注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动向,因为中国和美国、欧盟互为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他们的双边贸易额远远超过与印度的贸易额。在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大量出口且出口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和欧盟自然会对中国商品保持较高的警惕性。此外,还由于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较早颁布反倾销法律的经济体,他们的行为常被其他国家密切关注和效仿。同样,美国和欧盟的对华反倾销行为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他们在反倾销上的举措常会为其他国家效仿。
  (三)对中国反倾销的国家(地区)中发展中国家逐渐增多。20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主要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进入WTO时代后,南美、亚洲、非洲、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来。近几年来,对华反倾销的国家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除印度外,阿根廷、土耳其等所占比重呈现急剧上升趋势。
  不仅欧美对中国出口产品频频抵御,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也快速趋增。在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前1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有印度、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巴西、埃及、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是由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发达国家完成了国内的反倾销立法工作,从而大量采取反倾销来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与其贸易在不断扩大。
  四、应对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应尽快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加快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的调整。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改变出口中“三高一低”的现状,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优化出口结构,摆脱靠“价格战”取胜的状况,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以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境外市场,增大与进口国产品与市场的互补性,降低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
  (二)建立多层次贸易摩擦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国际贸易预警资源,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形成信息互动、贸易救济监控的快速反应机制,收集和组织WTO其他成员技术法规实施和修订情况,利用互联网向企业免费提供在线“出口预警”服务。
  (三)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积极进行反倾销应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立法,更好地行使正当权利,培养一批从事国际反倾销应诉的专门人才,为构筑有效的反倾销应诉机制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库。支持、鼓励企业参加反倾销应诉,协调各方力量,对出口企业的应诉费用予以适当补贴,支持企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投资创业,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改善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的结构。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加大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跨国经营,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增进政策和利益协调,避开贸易争端。
  (五)合理利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受损的国内产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我国政府和产业界应积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反倾销制度的“双刃剑”功能,加强对自身的合法保护,同时有效制止不公平的倾销行为。
  五、结论
  反倾销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始终未能成为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反倾销全球化特征。1985年前,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反倾销立法,时至今日,WTO的146个成员已出台了反倾销法规。因此,从其发展趋势上看,反倾销在21世纪将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关注。中国对部分国家较高的贸易顺差或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世界各国进口关税的不断下降;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规模大,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调整能力差,需要一定的保护;中国企业在应诉中市场经济地位的较难获得,从而导致倾销的认定和反倾销的实施更为容易;我国出口商品存在价格偏低的情况等原因,导致了大量的对华反倾销。
  在允许国外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相应的警惕。在反倾销中认清方向、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有效的应诉策略和有效的预警机制双管齐下,从而改善我国在世界反倾销中所处的极为不利的地位。■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77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