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陈火文 刘 杰

浏览次数

1794 次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行为越加国际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在认识、地位、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必须对症下药,从而建立起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及发展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198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成立了审计署,使我国现代内部审计工作重新焕发青春。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7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2002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1989年审计署重新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废止1985年的规定,此次规定是对1985年规定的查缺补漏。1995年审计长郭振乾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2003年3月审计署长李金华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起实行新规定,这标志着内部审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行业管理道路。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公司的内部审计相比,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已开展内审工作十多年,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一些企业的改革中仍存在着对内部审计不重视的现象。
  (一)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思想,靠一知半解的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企业依自己的意愿办事,把自己摆在国家监督者的地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非是领导者用来掩饰群众、应付检查,这样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结果导致许多企业在改革撤并机构时,内部审计部门首当其冲,把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把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这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2003年3月签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其法律级次偏低,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已陆续颁布了三批,政府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比之下,内部审计这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
  (三)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我国内部审计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1、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由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也有些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对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即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内部审计人员也时常要承担经营责任。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三、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首先,领导者和内部审计人员要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看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机构法制建设。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是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的,因此审计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等各项工作,实施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同时,要充分发挥法制监督的职能作用,强化审后监督和信息反馈工作,对被审计企业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所谓内部审计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所监督、评价和服务的对象。这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卓有成效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内部审计人员要独立。要增强内审的独立性,内审部门必须有专职的审计人员,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的人兼任。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职权,完成规定的任务。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要独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与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有联系,为保证其独立性,审计机构的设立不能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而应隶属于企业最高领导层,这样才会有利于最高领导层直接、及时地获得内部审计部门所提供的情报和咨询。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成为高层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解决其存在的弊端,建立起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为企业管理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04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