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曹 斌

浏览次数

4076 次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
  企业会计组织是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与传递、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岗位以及相应的职能、权责、人员构成体系。传统的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会计组织岗位设置是基于职能导向构建的,会计信息与各部门信息无法集成,形成会计信息孤岛,导致企业对内部的控制能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弱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成功运行,将有效集成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因此,企业应当基于流程设置会计岗位。
  一、传统企业会计岗位设置
  (一)传统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原理。手工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的原理可追溯到18世纪亚当•史密斯的“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以制造业为例描述了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效益,并得出结论:生产过程的分解导致原料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后来企业的职能分工以及岗位设置也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从而实现生产操作的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手工会计岗位设置是以机器大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彻底贯彻执行最高管理层的权力意志来获得组织效率为目的,通过工作分工和权力分工形成横向管理部门和纵向指挥链,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详细的规则和严格的纪律为手段,以稳定的环境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
  在电算化环境下,支撑企业的新技术雏形日益突现,科层组织赖以生存的初始条件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应用,科层组织结构在不断修补中日趋动荡,出现了“矩阵组织”、“超事业部组织”等企业组织形式。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趋于成熟,其在企业组织的全方位应用,产生了CAD、CIM、FMS、MIS等新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以手工会计组织结构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重新设计的组织流程和岗位。
  (二)传统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现状。在我国会计岗位设置演变中,存在着手工会计岗位设置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由于电算化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手工会计的模拟和仿真,二者的岗位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但在具体的各个职能岗位设置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手工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调:“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因此,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等具体情况,按照会计业务内容设置会计岗位,一般大中型企业设置有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和稽核等会计岗位。小型企业因业务量较少,适当合并和减少岗位设置,设有出纳、总账报表和明细分类核算等会计岗位。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应用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标志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开始,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部门。随着八十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部门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手工环境下依据会计业务内容设置的会计岗位也发生了变革,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岗位设置主要依据数据形态不同构建。如《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变革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就必须同时进行变革。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产品技术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快速的技术变革与全球化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在ERP系统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体现为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和边界模糊化等几个方面。
  (一)扁平化趋势。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是指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企业结构形态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圆筒形转化。在传统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层级组织体系,层级越来越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要经过若干环节,致使整个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成为组织发展的累赘,甚至会阻碍更为有效的信息流通与传递,降低了组织的运作效率,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减少企业的层级数,对传统组织层级尤其是中层进行削减和瘦形也就成为组织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通过这种削减和瘦形,将会使传统组织中高耸的金字塔结构扁平化,使企业的高层能够更接近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二)柔性化趋势。客户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形成的微利时代,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快速地将客户需求转化为高品质、低成本、个性化的产品,将是确立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柔性生产模式就是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要求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对产品的品种与产量能做到快速调整,提高对不可预测变化因素迅速重构的能力,以适应当代和未来的市场环境。企业柔性生产模式指的是整体可变性,它是企业从组织管理到技术系统和支撑环境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重构能力的表现。
  (三)网络化趋势。企业外联网和内联网的建设为企业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网络化组织的建立成为可能。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转变,强调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关键成分之间相互依赖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在网络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形式的命令链被知识网络化形式的沟通所取代,由传统的命令沟通方式变为协商式的沟通方式,从而使企业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高。
  (四)模糊化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了组织机构之间、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不但在横向和纵向上将企业组织内部的层级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加强了企业组织本身同外部机构和个人间的联系,处于这个纵横交错的密集信息网络中的人、组织机构和组织本身,虽然有责、权、利的划分,但其工作已通过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互相交织在一起,其相互间的边界模糊,组织内部职能部门间的界线、组织间的界线淡化。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
  由于财务系统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岗位设置应突出整个财务系统的设置,而不是传统的单一账务系统设置。会计岗位设置不再像手工会计以及传统电算化会计中的岗位设置,不再面向具体职能而设岗,而是面向企业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等流程性因素来设置岗位。
  (一)预测与决策岗位。预测与决策岗位的设置可具体分解为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销售与利润、经济效率等岗位。在传统的会计职能岗位设置中,是岗位设置为组织而定,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则要从组织决定流程转向流程决定组织。通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流程中建立总的预测与决策程序来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的会计组织,提高运作效率。
  (二)计划与控制岗位。计划与控制岗位的设置可具体分解为财务、成本、利润计划、现金流量、存货等岗位,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物流、成本的集成实时控制。相对以往岗位设置中单一仓库保管员依据出、入库单据来反映物流,往来账会计员依据采购、销售发票反映现金流,将更具控制效力。通过现金流、物流的数据集成,更有利于企业对其成本实施控制。
  (三)核算与分析岗位。核算与分析岗位的设置可具体分解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材料、工资、成本、销售与利润核算、财务报告以及综合分析等岗位。在传统劳动分工的影响下,往往只把任务进行简单的分割,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能管理部门,而忽略企业整体目标。而在核算分析岗位设置中,则强调分析企业整体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最优,依此设岗,更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岗位的设置应当抛弃基于职能导向的思路,应基于流程管理理念进行会计岗位设置。面向流程的会计岗位设置策略体现了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思想,实现了从职能管理转向业务流程管理,从局部最优转向企业整体流程最优,从组织决定流程转向流程决定组织等主要原则,从而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优。■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6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