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3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许 浒 崔 巍 谭力文

浏览次数

894 次

重新审视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
  外资并购,也称跨国并购,是国际间通用的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外资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直接通过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的方式并购境内企业。前一段时期,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外国投资者并购我国境内企业,会不会形成行业垄断,会不会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乃至全社会似乎都在重新审视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
  一、我国利用外资历程
  我国为什么要吸引外资?最初的目标有两个:补充国内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也就是投资新建企业。近年来,外商以并购方式对华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规模较小,并以小型企业并购为主。
  多年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我国一直实行鼓励外资进入,并为外资提供了诸多超国民优惠政策,涉及所得税率减半、优惠价供应土地、“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增长过高过快,银行业整体出现流动性过剩,许多引入外资的企业根本没有用所获得的外汇购买外国设备和其他产品。那么,外资就能带来先进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吗?其实也未必。以汽车业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业受到严格控制,导致10余年始终就是那老三样,而且价格居高不下,很难说我国得到了多少技术和管理经验。
  其实,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而不是超国民待遇应该是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外资政策的根本与核心。今天,我国已经不再是外资企业低成本的生产基地,相反我国成为外资最大的目标市场,如果继续给外资以超国民优惠政策,对内资企业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害,扭曲了整体经济环境,不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二、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影响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少产业内的过度竞争,发挥规模效应。然而,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据市场和获得利润,为实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而服务,对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腾飞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外资并购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资并购给转型中的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契机。
  1、外资并购国企是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在总结了中国吸引外资,促进国企改制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加快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引进外资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势必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对整个产业也将产生示范效应。当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只利用外资,外资并购不是唯一选择和途径,但不可否认它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2、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配置功能。外资并购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一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入上市公司,也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造技术,增强相关上市公司的全球竞争能力。通过外资并购,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境内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华宝兴业基金报告中谈到,随着股票价格下跌到足以吸引产业资本的程度,市场将转向以产业投资的视角来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此外长江证券也提出,外资并购能借此进行包括行业整合和资源并购在内的战略布局,也将借此最大分享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收益,并获得实业资产和金融资本的双重收益。
  (二)外资并购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可能恶意并购我国企业,垄断我国市场。外资控股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它可能导致的垄断,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凭借其雄厚实力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我国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将可能垄断或图谋垄断国内一些产业。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行业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28%上升到现在的35%以上。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便可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如果外资并购造成垄断,外商不仅控制国内市场,制定垄断价格和瓜分市场策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容易制约内资企业成长和技术进步,制约国内幼稚产业发展。
  2、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资并购不规范和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情况下未将商标、专利和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记入企业总价值之中,导致这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原国有企业拥有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价值未记入企业总价值之中,这同样属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我国还需要外资吗
  由于国内对并购这种跨国投资的方式和程序了解得不够全面,一些人把外资并购视为“洪水猛兽”。博鳌亚洲论坛龙永图认为,外资并购只是全球通用的吸收FDI的一种形式,并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手段。并购并不一定构成行业垄断,并购本身也不会危及行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关键是加强审查和监督。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也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态,以全球视野看待外资并购。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轻视它。首先要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其次,要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并购方式发展的投资环境。
  首先,外资并购要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不能贱买。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要吸引外资,外资并购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它的到来有着客观必然性。既然我们不能置身经济全球化的门外,那么一概拒斥外资并购就是不明智的行为。要允许外资并购,但不能听之任之。最基本的原则是优质优价、公平公正,不能为并购而贱买。事实上,不少国有企业在合资或外资并购中,可能都伴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优质国企却没有实现优价。如比利时英博集团以近59亿元买下福建雪津啤酒100%股权,收购价比净资产溢价8倍,恐怕是罕有的一例。大多或被低估,或被贱买,或把品牌无形资产白送。优质国企不优价,大有用国有资产送人情媚外的嫌疑。
  其次,外资并购要有门槛,以不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为原则。对外开放是有限度的,不能来者不拒,既不允许把垃圾企业招进来,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对外开放。任何一个国家都对外资并购设限,而我国以前对外资并购却几乎不设防。因此,我国也应该遵守这一国际惯例,明确提出承担国家重大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企业,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装备企业都不能被外资并购和控股。随着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凯雷并购徐工、赛博(SEB)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不仅要关注是否被贱买,还应关注并购是否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第三,外资并购要能为“我”所用,要防止外资把我国当成避税的天堂。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为了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开放二十多年了,我们收获了什么?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涉外税收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涉外税收收入达到6,348.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0.57%。而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外企年避税金是300亿元左右,依据我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字可能达1,270亿元。也就是说,一些外资企业把我国当成了避税天堂,我国政府没有从外资企业中拿到应收的税款。再加上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给外资以优惠,“不能够给国家、国民带来切实好处”,“等于是把中国市场白白地拱手相让”了。
  四、总结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外资并购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极其复杂。除了建立健全法制环境外,还应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良好的资本市场、完善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只有这样全方位地完善环境,才能推动外资并购快速成功地进行。我国应当抓住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及跨国并购的有利时机,趋利避害,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掌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权和发展主动权,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为有效利用全球跨国并购投资创造必要的政策框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合理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行为,以此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278 位访客